古代皇帝常常因门阀政治而困扰,为什么不直接杀了门阀全家呢?

分享至

皇帝是老虎,门阀是狼,老虎可以轻松咬死几头狼,但是一群狼呢?这就皇帝的麻烦,他一睁眼,满朝全是门阀家族。

解释一下“门阀”的概念,“门”就是指“门第”,“阀”就是指“阀阅、资历”,它是考核官员选拔和进阶的标准,对应的制度就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按“门第”将候选人分为上、中、下三等,按照“阀阅”也分成上、中、下三等,二者组合形成“九品”。

这个制度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照顾了豪门家族的利益,二是兼顾了候选人的品行、能力和资历。

你可能会很奇怪,官员选拔怎么会考虑出身问题?这其实是曹氏家族与豪门集团斗争、妥协的结果。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竭力主张打破东汉末年豪门家族的特权,推行“唯才是举”的人才选拔标准,他甚至提出,只要有能力,哪怕品行有亏缺也要量才使用。

曹操为何要这么做呢?三个原因。

一是东汉长期实行豪门政治,那些豪门家族凭借家族优势垄断政治资源,能力退化严重,对东汉帝国的覆灭罪责难逃。比如袁氏家族,十个袁绍、袁术也比不上一个曹操,但人家出道即巅峰,曹操却要一刀一枪地积累资本。

二是大批的庶族阶级(寒门士族)能力出众,却出仕无门,只好投靠在豪门集团门下谋求出路,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性,也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三国时期那么多服务于“主公”的谋士们,大多是这种情形。

三是曹操出身于寒门士族集团,与豪门集团势不两立。这一点很多人不服气,说曹氏家族财富惊人,曹操他爹曾经是三公,怎么会是寒门?请注意“寒”与“豪”不是指经济水平,也不是指一个人的官职高低,而是指家族对资源的垄断性。

所以,曹操致力于打破豪门集团对政治、经济的垄断性,打造一个更公平的社会。

但很显然,他的这个政策损害了豪门集团的利益,因而遭到激烈的抵抗。最典型的就是曹操杀边让、孔融、杨修、荀彧,本质上都是他与豪门集团冲突的结果,只是我们被“故事情节”带偏了,以为仅仅是个人矛盾。

这就是曹操生前没有称帝的原因,不是他不想取代大汉,而是做不到,豪门集团将他挡在了龙椅下面。

在这种情形下,陈群拿出了“九品中正制”的方案,并与曹丕达成了一致。也就是说,曹氏政权与豪门集团各退一步,豪门家族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保障,也兼顾了庶族阶级的利益。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豪门集团集体鼓掌,将曹丕送上了皇位。

让皇帝们意想不到的是,豪门集团过于强大,九品中正制的两大标准“门第”不断被强化,而“阀阅”则不断被掏空,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格局,选举制度再次成了豪门集团垄断资源的内部游戏。

尤其是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阀”几乎成了“军阀”的代名词,此时的豪门集团不光能垄断政治、经济资源,还成了执掌兵权的“军阀”。

我们以东晋的王氏家族和西魏的“八柱国”为例说明。

西晋末年,北方豪族“衣冠南渡”,拥戴司马睿在建邺称帝,建立了东晋政权。这其中以出身于琅琊王氏的王导、王敦兄弟贡献最大,因此哥俩一个主内,把持内政大权,一个主外,掌握大半军事大权。

同时,王氏家族与南渡的北方豪族,比如庾氏、桓氏、谢氏、郗氏、萧氏,以及江左豪族结成同盟,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