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汤瑞仁创办了毛家饭店。
凭借着湖南韶山伟人故里的这一金子招牌以及改革开放的春风,毛家饭店的名头也越来越响亮,其中更是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
前来的游客,当然绝大多数是来缅怀毛主席的,但却也不乏一些“有心之人”借此来抹黑毛主席。
一如,1990年全美广播记者在制作关于毛主席的专题片时便来到了毛家饭店,并询问起了汤瑞仁:“倘若毛主席在,你这个店能开吗?”
显然,这其实是一个预埋了坑的提问。可是,汤瑞仁却回答到“如果没有毛主席,我一家怕不是早饿死、冻死了,哪里还能开店。”
1991年,她接到了一个更为刁钻的提问:“毛主席好不好?邓小平好不好?毛主席、邓小平哪个好?”那么面对如此刁钻的问题,汤瑞仁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汤瑞仁,生于1930年,是湖南湘潭人。生逢乱世又是贫苦农家出身,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
自幼汤瑞仁便过得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流年不利时甚至还要乞讨谋生。
14岁时,尚还在懵懂年纪的她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嫁到了韶山冲成为了毛凯清妻子。而她家与毛泽东故居也只是一塘之隔。
只不过就在嫁过来的第三年,丈夫毛凯清便与家中的弟弟当了兵。这一走家中的劳动力也便没了,汤瑞仁也只得挑起重担,照顾公婆之外还要打理田地。也正是这种经历,塑造了她不服输的铁娘子性格。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而听闻邻居毛泽东当了主席,韶山冲的人民无不是与有荣焉。
新中国的成立也让乡亲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人人都分得了土地,原本饥寒交迫的日子也迅速扭转。
1951年,汤瑞仁更是与姐妹成立了湘潭第一个互助组,干劲十足的她更是带领互助组拿到了县政府的奖励,毛主席为此甚至还特意写了亲笔信称赞她们。之后她又率先加入了初级社。
1959年,毛主席建国后第一次回到韶山老家。作为邻居的汤瑞仁见到了毛主席,和蔼可亲、毫无架子的毛主席与她亲切攀谈。期间聊起来家乡这些年的改变,汤瑞仁再三感谢毛主席,并表态要“干好革命,搞好生产”。
在老家待了不久,毛主席便启程回京。
而之后远在老家的汤瑞仁听到的是中国打破了敌人的核讹诈,卫星上了天,中美关系正常化……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主导下改革开放确立。这对于经历了毛主席年代的群众而言,新旧冲击一时是难以接受的。
迷茫、质疑也都一度萦绕在汤瑞仁等人心中。如何做也成为了抉择。
向前看,是中国人最真诚、简单的处世哲学。汤瑞仁也是如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下,她分到了毛主席少年时种植过的田地,并迅速的以丰收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变则通,通则久。毫无疑问,邓公的举措是行之有效,切实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就这样看着全国各地前来观瞻毛主席的游客,汤瑞仁也活络了起来。一次当她一如往常的为游客提供免费茶水时,却被游客问道有汽水、可乐吗?于是她摆起了摊位,1987年更是勇敢的走出了一步——创办毛家饭店。
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平素里又极为热心肠很得大家喜欢,毛家饭店的生意也是越来越好,汤瑞仁赚得也是盆满钵满。
但在赚钱的同时,她却没有忘记毛主席的恩情,游客的增多也不乏“有心人”。于是,也就有了篇首我们说的外国游客的刁钻的提问——“毛主席好不好?邓小平好不好?毛主席、邓小平哪个好?”
面对这样的提问,汤瑞仁思索片刻便回答道:“毛主席领导我们翻了身,邓小平领导我们致了富! 两位伟人我都同样热爱!”
作为毛主席的邻居,汤瑞仁秉持着绝不给毛主席丢脸的原则,诚信为本,她的生意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毛家饭店全国连锁二百多家,她本人也成为了亿万富豪。难能可贵的是,富裕之后她不忘初心,做慈善、捐款,收养了上百名孤儿,时刻为人民服务。
而她对两位伟人的评价,也成为人民对他们热爱的最佳表达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