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最严重的叛逃事件,气走旅长,朱德与彭德怀为此事发生分歧

分享至

1938年8月,朱德在八路军334旅的旅部,他望着手里的电文,气得一个晚上没有睡觉,想不明白为什么彭老总不同意他的处理方案。

时间回到三年前。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了长达一年多的长征,终于抵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行程两万五千里,纵横十二个省,沿途共进行三百八十多次大小战斗,冲破国民党军的中央军和地方军阀部队共二十九个纵队(军)和三个师的围追堵截,用顽强意志征服人类生存极限,翻越雪山和草地,也迎来了安定。

红军经过几次战斗,很快开辟出了根据地,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有兵力八万多人,号称10万,而坚持走到陕北的只剩下数千人,这些人都是革命的精英,经历过血与火的历练。

在中央红军长征的途中,开创了鄂豫陕根据地的徐海东将军,率领红二十五军配合中央红军作战,牵制敌人。其麾下猛将张绍东作战勇敢,多次取得胜利,成为徐海东最为依仗的得力战将。

张绍东是湖北红安县人,鄂豫皖根据地出来的人,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步升到73师的师长,是在战场上用命换来的,光是枪伤都有七八处。

红73师曾经在1933年7月的七里坪战役后,因部队减员而取消编制,于1936年4月,在223团的基础上扩编,团长张绍东升为师长。

73师是出了名的会打仗,纵横陕甘的一支劲旅,但革命纪律却不敢恭维。

在徐海东看来,只要会打仗就行了,人无完人,至于小错误嘛,偶尔犯一点无伤大局。

也正因为徐海东的“护短”,张绍东的行为作风飞横跋扈,和其他将领之间的关系不睦。总的来说,还算不错,关键是打仗不含糊,几乎仗仗出彩,这也成为他得意忘形的资本。

也正是因为他自认资格老,会打仗,所以目中无人非常狂妄,除了老上级徐海东之外,谁都不放在眼里,是红二十五军里赫赫有名的刺头。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有一句很出彩的台词:老子从鄂豫皖根据地的时候……

张绍东就像李云龙那样,很会打仗,手下都是嗷嗷叫的兵。当然,李云龙没有张绍东那么下作,人家的秀芹是主动喜欢上他,而且自愿嫁给他的。

1936年5月,刚刚当上红73师师长的张绍东意气风发,率部经过一个村子,住在一户地主家中,地主有一个女儿,年方17岁,长得很漂亮,张绍东连眼睛都直了,向地主提出要娶他家的女儿。

地主也不敢不答应,但提出了三媒六聘的要求,可张绍东关不了那么多,当天晚上就强行把那闺女给糟蹋了。

按照纪律,如果要结婚,必须向组织申请,得到组织认可才行,张绍东此举无组织无纪律,更为严重的是,那个闺女受辱后上吊自尽了。

这件事闹得很大,影响极坏,连中央红军这边都知道,由于当时的情况非常特殊,加上徐海东的力保,所以张绍东被关了几天紧闭之后,照样当师长。

中央红军在陕北立足之后,其余的各路红军也纷纷向这边靠拢,1936年11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徐海东率红十五军团一部与红一军团并肩战斗,夺取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期间他向毛主席推荐73师的师长张绍东,说此人很会打仗,但毛主席说了一句话:此人的生活作风有问题,不可重用。

其实张绍东在作战上,还是可圈可点的,只是个人的思想有些问题,贪图享乐,红十五军团政委程子华,还多次批评张绍东,做他的思想工作,可他依然我行我素,张口闭口就是“老子”。

1937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了民族的抗战大业,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编制只有三个师,总共六个旅,另外还有特务团等编制。徐海东担任115师344旅的旅长,下辖687团688团,687团的团长就是张绍东,政委兰国清,副团长韩振纪。

张绍东一下子从师长变成了团长,心里很不舒服,他认为按照他的功绩,至少也应该是副旅长。

344旅随后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徐海东为了安抚这员爱将,还把平型关战役中缴获的日本罐头,多给了张绍东20罐。

那时候八路军的条件非常艰苦,连延安这边的一些高级干部,一天只吃两餐黑豆,把有限的粮食留给作战部队。在一些延安同志留下来的回忆录,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描写:……因为吃黑豆而拉不出屎,上茅房都要用手抠……

张绍东的伙食不算差,虽然不能管饱,但隔三差五还能见油腥。他为了改善伙食,把百姓下蛋的母鸡,还有生崽的母羊都抓了来。还敲诈地主,抽大烟下窑子。

事情报了上去,张绍东被全军点名批评。

时间到了1938年7月14日,徐海东指挥完町店战斗,歼灭日军第二十五师团一个联队,毙伤日军近千人,并击退来援之敌。奉命率部转战,队伍急行军,要转到敌人的后方去,天气非常炎热,战士们一个个汗流浃背,嘴巴里冒烟,脚上起泡,仍坚持往前走。

徐海东习惯性地走在队伍的前面,一方面利于观察敌情,另一方面保证不走错路。走到一处树林里休息的时候,687团团长张绍东派通讯员前来汇报:“报告旅长,我们团长说连日行军,人马疲惫,需要好好休息一下,绝对会按时到达指定地点!”

对于部队的情况,徐海东还是很清楚的,连日作战确实很累,而且344团在昨天的狙击战中,表现得很顽强,部队伤亡不小。

不能让受伤的同志落队,休息一下也是可行的,徐海东没有怀疑,就点头答应了。他还让通讯员回去告诉张绍东:昨天的仗打得很好!

令徐海东没有想到的是,危机已经来临。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