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国资委发文,严禁国企高价拿地!

0
分享至

最近几年,此前略显保守的国央企后来居上,成了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玩家。不少地产国央企斗志昂扬,准备冲刺新高。

然而,最近陕西省国资委就发文,严禁主业中有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省属企业参与多轮竞拍高价拿地,严禁举债购地托市……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也多次强调,做好房地产风险防控和高度关注房地产信托的风险化解。这是什么情况?

相比民营房企,地产国央企在融资等方面,有着先天优势。不少地产国央企,比如,越秀地产、华发股份等发展迅猛。但地产国央企也在分化,一些企业开始出现亏损,至于亏损的项目那就更多了。

地产国央企,因为受到限制,杠杆普遍不高,即便在近两年的地产资本寒冬里,融资也相对比较顺畅,地方政府在出让土地时,给到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大……为何还会陷入亏损呢?

01

误判行业大势,摔了跟头

8月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一个接一个,目前,仍然还在继续。不过,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变得比以前更加理性了,不再寄希望于一个个政策,就能扭转当前的局面。

比如,10月8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3年第4季度)》就指出,在房地产市场运行逻辑发生深刻变化背景下,短期内行业企稳仍然存在较大难度,预计四季度房地产贷款增速将继续下行,不排除会出现负增长。

这样的走势,在两年前是很多人都不敢想象的。当时,普遍的预判是,熬个一两年,市场又会触底回升。所以,当时城投纷纷下场拿地,至于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产国企,更将其视为做大做强的机会。

多家城投公司的员工告诉小明,公司并没有房地产开发的经验,当时下场拿地,想的是过个一两年市场回暖再转手,如此一来,短期解决了土地流拍和当地土地出让金减少的问题,长期城投公司自己还能赚点……但是,没想到调整的时间这么长。

对此,早在去年9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就明确提到,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

但《通知》发布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城投拿地并没有放缓,一些市场化的地产国企为了既多拍地又不要引发太多关注,还动用了马甲。直到今年3月之后,发现回暖昙花一现的城投拿地快速减少,部分地产国企也发现,当初动用马甲拿的地王项目开始侵蚀利润。

2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强调,2023年要密切关注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做好债务、房地产、金融、投资、安全环保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4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的通知》提示,2023年,各中央企业要高度关注房地产信托、非主业投资等领域存在的风险。

最近,陕西省国资委更是发布《陕西省省属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如下图所示)——

主业中有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省属企业,严禁参与多轮竞拍高价拿地,严禁举债购地托市,严禁接盘高风险房地产企业和项目;主业中无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省属企业,禁止参与非自有土地竞拍、开发,存量商业地产开发项目严禁追加投资,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原则上应当与中省有主业优势的企业合作开发,严防行业投资风险。

▲来源:陕西省国资委官网

不少国央企,主业利润微薄,希望能从房地产开发商补回来一些,但市场告别单边上扬,房地产也没那么好做了,一旦预判失误,非但不能找补,还会新增窟窿。

某国资房企的中层就告诉小明:集团原来给我们的定位是利润中心,前些年确实给集团贡献了大部分的利润,但现在已经徘徊在亏损的边缘,领导也很头疼

02

地拿错了,回天乏术

地产圈有一个常识:一个地产项目的成功基本遵循“4321”法则,即40%取决于拿对土地,30%取决于产品定位,销售企划20%,剩下10%是市场机会。

不过这是10年前的法则,早在2019年就有千亿房企的董事长在演讲中表示:现在拿地的重要性,至少已经占到85%。甚至还有大佬直言,地拿对了一切就对了,虽然有些夸张,但拿地正确与否,对项目和开发商确实至关重要,决定着成败。

一些地产国央企虽然对房地产市场走向比较谨慎,没有大举拿地,但依然陷入了亏损的泥沼。

一是拿了非核心城市的地。

10月17日,土拍市场迎来一个重磅政策:自然资源部发文取消了地价上限,重新开始执行“价高者得”的土拍模式。

目前,厦门、成都、济南、合肥等主要二线城市已经取消土地限价政策。其他城市——特别是非一线城市,相信很快就会跟进。

和取消地价上限的政策配套的是取消房价“限价”。此前,成都发布的新政,已经不再执行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

一旦地价和房价都不限价,市场就重新回归到2011年之前充分市场化的状态,有助于激活土地和销售市场的活跃度,而这有助于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的复苏。理由再简单不过,三四五线城市,早就放开了这些限制。活跃度有没有起来。

这也是部分地产国央企项目甚至公司亏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城市分化加剧,是近几年房地产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过去几年,城投拿了大量的地,但开工率很低,一方面是大部分城投没有房地产项目开发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即便开发了,也不好卖,开发还要新增投入,还不如就放在那里晒太阳。

进入这些城市拿地的地产国央企,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是拿的项目体量太大了。

在房地产市场单边上扬,如火如荼的时候,土储就是江湖地位,就是话语权。当时,不少开发商热衷于大盘开发,甚至直接打出了:我们不是在盖房,我们是在造一座城。

因为大盘开发的缘故,城市的路网甚至变得稀疏,加剧了交通拥堵,所以,有了前些年开放式小区的倡议。

大盘开发,有其优势,但仅限于行业单边上扬的时候,像最近几年这种震荡的市场,风险就很大。

某国资房企喜欢拿大体量项目,在之前,这一策略助推其规模快速增长,但近几年,其未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就陷入了被动局面。

相比中小型项目,1年内就能贡献业绩,大体量的项目从拿地到贡献业绩需要2年左右。项目开发周期长,导致资产周转速度变慢,资产运转效率低,不仅应对风险的能力差,还会沉淀大量资金,影响投资。帮你打理好每平米资产,点击了解

三是急于扩张拿了高价地。

一些地产国央企,虽然嘴上说不追求规模增长,但实际扩张的步伐一点也不小。这样很容易掉进坑里。

比如今年3月份,市场有一波小阳春。急于扩张,让一些地产国企冲动投资拿地。虽然其拿地的城市是核心城市,但多轮竞拍之后,价格变得很高,甚至是地王,亏损的概率大幅攀升。如果是核心城市边缘一些的地块,在现在的市场行情下,结局基本只能是亏损。

陕西省国资委发文,严禁主业中有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省属企业参与多轮竞拍高价拿地,可谓用心良苦。

03

运营效率低,放大风险

没有盲目乐观,地也拿得不错,是否就意味着能够赚到钱?在以前,一定可以。但现在,则不一定了。小明看过一些国央企的项目,地拿得不错,可是,最后利润薄得如刀片,甚至有的干亏损。

原因何在?运营效率太低了!

我们知道,过去几年,大量民营房企暴雷,市场上人才一抓一大把,地产国央企趁机引进了不少新鲜血液,补齐了自身的短板。

比如,某近几年发展迅猛的地产国企X企的一位老总就告诉小明,过去,我们公司擅长投资拿地,但是产品力比较弱,品牌市场影响力仅限于大本营。不过,随着公司大量引入民营房企的人才,近几年我们的产品力有了一次巨大的飞跃,对我们规模的增长,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不过,国央企的特性决定了,有些变革,需要突破现有的制度,难度很大。何况,有些地产国企的市场化程度还没有那么高。

比如,众所周知,国央企做事情,是非常讲究程序的,特别这几年对合规的要求越来越高,程序就更显得重要了。但因此可能造成决策流程过长,集团无法根据市场的最新变化做出最新调整。

有些国企为了让一线有决策权,给了比较大的授权,但容易失控,一旦出现问题,上面的领导也要被问责。何况,一线固然需要灵活性,但在市场越来越来越快的当下,各自为战也是非常危险的。一线要与灵活性,但需要在一盘棋布局的范围内机动。

如何既让一线有较大的决策权,有较高的灵活性,总部又能够实现强管控,非常不容易……

而且,不同规模的企业,适用的管控模式也不一样,有些企业已经到千亿规模,但管控模式在在几百亿的阶段,数字化水平不够高,运营效率自然也就比较低。

这对正在其他城市拓展、扩张的国企尤其致命。众所周知,此前有段时间,高周转受到舆论的口诛笔伐。其实,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高周转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地产国央企的周转速度普遍比之前要快,在一些城市,甚至有企业午拿地,下午就进场动工了。但要做到这一天,需要满足一系列前提条件。而对于拿地凶猛,管控模式还未升级的地产国企,进入到新的城市,很难快速开工。

在市场比较好的时候,运营效率低一点,无非是少赚一点,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机会稍纵即逝——最典型的是今年3月份是“小阳春”,4月份就又迅速转冷了——从拿地到开盘的周期缩短一个月,很可能直接决定是盈利还是亏损。

比如某国企的项目,因为新进入一线城市,对地块的情况摸底不够完整,加上本身的运营效率也不够高,导致其拿地四五个月之后才开工,而附近同期拿地的项目已经开盘销售。等到其项目终于开盘,市场已经急转直下了。结果就是,卖一套亏一套。了解智能工牌,帮案场轻松每周多卖一套房!

小 结

小明此前跟地产国央企老总交流,他们常说:相比民营房企,我们确实有融资等方面的一些优势,但面对的市场环境,大家都是一样的,想要活下去,活得好,活得久,也要真本事。

小明将这些话转述给一些民营房企的老总,他们觉得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但事实胜于雄辩:地产国央企没点能耐,同样也会陷入亏损。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资本百科
资本百科
讲解财经、股票、房产百科知识
3201文章数 395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