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75年国共和谈,毛主席指派邓小平赴台,最终因何被迫搁浅?

0
分享至

前言

1975年4月5日,正值清明时节,蒋介石于台北溘然病逝,噩耗传来之际,毛主席与周总理沉默良久,遗憾的情愫溢满心胸。

之所以两位开国领导人会感到遗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当时正是国共第三次和谈能否开启的重要铺垫阶段,这也将决定着台湾极有可能在此后迎来和平解放。

可惜的是,蒋介石有意重开谈判路,却没能等来大陆的积极反馈,还有就是,就在此后第二年,周总理、毛主席先后与世长辞。

图|1946年的毛主席与蒋介石

三位历史风云人物的纷纷离去,留下的是悬在心头未竟的祖国统一大业,无论他们曾有着多么大的政见分歧,在祖国统一问题上,迟暮之年,对于这件事的愿望都是一样的。

众所周知,建国之后,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们,为解决台湾问题做出过各种不懈努力,偏偏蒋介石代表的台湾势力对此常常起到负面作用。

所以说,毛主席与蒋介石在对待祖国统一这个民族根本利益问题上,的确存在云泥之别,即便如此,蒋介石为谋求两岸和平统一的努力还是不能被轻易掩盖。

要说建国之后,国共领导人都为此做了哪些努力?1975年,毛主席指派邓小平赴台又为何在最后被迫搁浅?这其中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一同了解一下。

一、1956年,曹聚仁秘密来京投石问路

1949年,国民党兵败大陆,蒋介石退居台湾,12月7日,国民政府迁驻台湾,从此,大陆与台湾呈现对峙局势,海峡两岸也因此长期处于隔绝状态。

为了歼灭国民党最后的残余势力,让祖国迎来安全统一,毛主席在建国前后提出了“武装解放台湾”的战略思想,1949年的最后一天,党中央还向全国发出解放台湾倡议书。

要说当时的台湾局势,完全可以用“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容,不少报纸已经用“坐以待毙”来形容蒋介石的命运,没成想,朝鲜战火来袭,武统台湾计划被迫搁置。

直到抗美援朝胜利,国际局势趋于缓和,海峡两岸局势也趋于和缓,毛主席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也就有了“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

1955年5月13日,周总理第一次提出这一设想,在国内外产生巨大轰动。

1956年1月25日,全国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主席郑重宣布。

“国共早就有过两次合作,我们如今正打算开启第三次!”

也就是从此时开始,海峡两岸开始了漫长的、间断的和平统一尝试。

6月28日,周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郑重向台湾当局发出和谈信号。

“我们十分愿意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的步骤和条件,还希望台湾方面可以在他们认为恰当的时期,派代表到北京或是其他适合的地点,双方展开商谈!”

虽说当时的台湾当局对于我党的呼吁持有消极态度,可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党意图,还是做出了一些谨慎的反应。

最先来到北京投石问路的便是原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知名资深记者也是蒋经国的私人秘书曹聚仁。

7月,他以记者的身份从香港秘密抵达北京。

7月6日,周总理在颐和园为他摆下夜宴,还进一步阐述了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思路,整场夜宴下来,曹聚仁最为关心的问题便是大陆和平解放台湾的谈话空间到底有多少,而周总理的回应则极为坦诚。

图|曹聚仁

“解放台湾的实际价值和你们想要的票面价值,完全是对等的,之前我们国共就有合作,这些都是证据,如今大可以再来一次合作建设,有什么不妥之处呢?我们对台湾从来不是招降,而是诚心诚意地商谈,只要在政权统一的大前提下,其他事情都好商量的呀!”

8月14日,曹聚仁在《南洋商报》发表了重要新闻,首次公开向海外传递了国共可以实行第三次合作的信息,台湾及海内外都因此产生不小的轰动。

如此见得,当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面,破冰阶段是极为顺利的,就在1957年春天,蒋介石经过深思熟虑也决定与大陆开始试探性的接触。

这一次,他选定曾任职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人事处长的宋宜山去往大陆,最重要的目的便是,试探性接触并探听风声,了解我党是否是打着“和平”的旗号对台湾用武,以此制定相应对策。

事实上,这一次的国共会面,过程也是十分顺利的,周总理在东兴楼饭庄宴请宋宜山,因为国民党代表仅是来进行摸底接触的,我党只能派出统战部部长李维汉阐明中共的几点意见。

其一,国共两党通过对等谈判来实现祖国统一。

其二,台湾成为中国政府辖下自治区,实行自治。

其三,台湾地区的政务仍由蒋介石领导,国民党可派人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务领导。

其四,美军撤出台湾海峡,不允许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

没成想,宋宜山回到台湾将所有会面内容汇成报告,却惹来蒋介石震怒。

“宋宜山根本就是被赤化了!”

之所以蒋介石态度发生反转,是因为当时的美国再度倾向于支持台湾,蒋介石的政治胃口又被吊了起来,甚至激起了他“反攻大陆”的野心。

二、1958年,炮击金门力求“联蒋拒美”

1958年7月,蒋美联手再度制造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为了打击对方的如此嚣张气焰,毛主席审时度势之际,下定决心炮击金门。

8月23日,福建前线司令员叶飞遵照指示下达命令,短短2个小时内,福建前线炮兵一共向金门密集发射了4.5万发炮弹,一度摧毁了国民党金门守军诸多阵地还击毙了多名国民党金门防卫司令部成员,以及美国的两名军事顾问,仅有司令官胡琏逃生。

之后的作战及极具艺术效果,蒋美之间各自心怀鬼胎被展露无疑。

原来,因为“炮击金门”的事发突然,打得蒋介石和美军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9月7日,美国无视大陆严正声明,一度派出美军舰队为蒋军护航,这对于蒋介石来说恰恰是一箭双雕、坐收渔利的好机会。

偏偏如此小心思早已被毛主席洞穿,之后的我军虽执行“照打不误”原则,还在策略上展现了高度灵活性,“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图|炮击金门

事实上,毛主席做出如此计策,恰恰是要试探美台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到底有多大,还有美国到底在台湾海峡准备介入到何种程度。

没成想,就在第二天,我军再度开始炮击金门后,美军舰队纷纷丢下蒋军舰队逃到安全海域观望。

9月30日,杜勒斯在华盛顿举行记者会,厚颜无耻地声称蒋军在金门、马祖岛屿驻扎部队是“相当愚蠢的”,如此一来,蒋美双方矛盾变得公开化。

之后的毛主席乘胜追击,在之后的炮击金门行动中,对金门实行“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决策,打击台湾也逐渐转为“联蒋拒美”。

10月6日,毛主席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向台湾同胞发表倡议书,再度明确炮击金门实属为了撕下美方伪善面具,还有继续“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想法。

就这样,美国想要以此制造“一中一台”的阴谋正式宣告破产,蒋介石也终于幡然醒悟,直接拒绝了美方之后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

终于,不再肆意折腾的蒋介石又能沉下心来以和谈的方式试着拉近海峡两岸的关系,至于让他之前感到怒不可遏的曹聚仁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呼吁。

“国共从来都是一对政治欢喜冤家,结过婚也离过婚,可夫妻总归是打打闹闹过到老,乃事所必至!”

之后的曹聚仁被蒋经国秘密接到台湾,还有蒋介石有过深度交谈,即便如此,心中依旧傲气不减的蒋介石还是觉得我党高他一筹。

三、1960年,章士钊三赴香港终成憾事

先后三次的海峡危机,也促成了毛主席从先前的武统台湾调整为“国共第三次合作”,还有力争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从而迎来真正完整的新中国。

1960年7月,毛主席再度邀请章士钊赶赴香港推进国共合谈,临行之际,周总理也因此有着一番嘱托。

“蒋介石目前最放不下的就是名和利,只要台湾能回归祖国,国家补助完全可以,至于名的问题,肯定不只在台湾,还有荣誉职位也有很多可以选,中共自有善处!想想看,他既可以坐拥台湾,又有全国之名,不比窝在台湾山头更好,再说,美国迟早还要将他换掉呢!”

不知当年的蒋介石到底如何看待台湾与美国的利害关系,可从毛主席与周总理的论断来看,大陆的确做到了“旁观者清”,偏偏这一次的和谈推进却变得极为漫长。

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的毅然回国给台湾当局极大的震动。

1971年10月,中国进入联合国,台湾在国际上的地位变得节节败退,“只有一个中国”的主张得到世界认可。

图|章士钊

事实上,每一次的重大变动,毛主席都紧紧抓住机会推进国共和谈,偏偏蒋介石犹豫不决,一再错失大好机会。

时间来到1973年春天,章士钊已是耄耋之年,第三次赶赴香港推动国共和谈,偏偏到港不到一个半月就撒手人寰。

眼看昔日叱咤风云的国共政要们纷纷离世,这一代人心中祖国统一的心愿依旧缥缈。

1975年春天,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发文恳请毛主席、周总理赴台访问,与蒋介石重开谈判路,可当时的两位中共领导人也到了油尽灯枯的阶段,毛主席一度指派邓小平赴台和谈。

令人惋惜的是,还没等邓小平成行,大陆等来的却是蒋介石病逝的噩耗,也就有了开篇提到的那一幕。

事实上,无论是毛主席、周总理还是蒋介石,此生有着太多未了的心愿,而要说最放不下的一桩心事,必定是祖国统一。

结语

虽说至今为止,海峡两岸统一大业依旧没能实现,可“一个中国”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或许,党中央领导人在提出这一理念时,就已经做好长期准备。

只待人心所向,一切水到渠成之际,“一个中国”不会是强扭的瓜,反而是瓜熟蒂落的结果。

只不过,在诸多史实中可以看出,有关于“台湾和平解放”这件事,我党从未放弃过努力,这也才是蒋介石及当下的台湾最应该反思的问题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今古言堂
今古言堂
专注历史的分析与介绍
2896文章数 1253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