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美如今的实力再打一场朝鲜战争,将会是什么结局?

分享至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面对韩国节节败退的态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于1950年9月在仁川登陆,开始了反攻,一度将战线推倒了中朝边境。本着保家卫国、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思路,维系着与朝鲜人民唇亡齿寒的血肉情谊,中国人民志愿军答应朝鲜请求,跨过鸭绿江走向战争。在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令世人刮目相看。

随着日转星移、时光飞逝,中美的实力对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个大国之间倘若再度交锋,是会重蹈历史的覆辙,还是书写不同以往的新篇章?

战后的美国与中国——强弱分明

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财,一跃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一骑绝尘,很少有国家能与之匹敌,是世界政治版图上的一极,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

反观中国,本身脱胎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很差,又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打击,整个国家成了一穷二白的“烂摊子”。

朝鲜战争是中国与美国的首次正面交锋,双方都不惜血本投入了重兵。中国投入兵力135万人,美国则是54万人,动用了空军兵力的五分之一、陆军兵力的三分之一,海军兵力的二分之一。 其中包括了多支“王牌精锐”:号称“美利坚之剑”的陆战第一师、号称“开国元勋师”的骑兵第一师、外号“滴漏器师”的美军第七师,以及“王牌飞行队”航空兵第四联队等。

当时的中美两国实力,根本不是一个级别。以1950年为例,当年美国GDP达到2800亿美元,而中国当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00亿美元,双方相差28倍。作为工业实力象征的钢铁产量,美国年产近9000万吨,而中国仅有60万吨,双方相差100多倍。其余各项工业产品的指标,也都存在着100倍以上的差距。

生产力的差距在军事工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从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就产能全开,航空母舰像下饺子一样生产,到了二战结束了1945年,一共生产了150艘。中国别说航母,就连普通的军舰也不能生产,甚至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向朝鲜地区调集了大批部队和武器装备,作战飞机1100多架、舰艇300余艘。陆军方面有坦克430多辆、火炮1400门,汽车7000余辆。美军的各种先进武器也悉数亮相,动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武器装备。

而中国人民志愿军,自己本身没有空军,只能依赖苏联的有限支持,从战争一开始就丧失了制空权。坦克、火炮的数量,也远逊于美军。

后勤补给方面更是差异巨大。美国依赖强大先进的军火工业,每年生产各种弹药数百万吨,前线士兵配给充足,几乎可以“无线开火”。支援军的补给线常常遭受轰炸,不仅弹药成问题,就连最基本的食物和衣服都成问题,因此而饿死、冻死的非战斗减员,不时就会发生。

这就好比一场力量悬殊的拳击赛,一个是世界级的冠军,另一个则是既不强壮也不专业的新人,表面实力看起来,似乎胜负早已判定。

猜不到的结局

然而,朝鲜战争的结果是出人意料的。

在此之前,美国在国际战场上几乎保持了不败纪录。无论“独立战争”面对英国,还是后来开疆拓土遇到墨西哥,包括了后面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不仅全部胜利,还通过战争赚的瓢满钵满。在美国人的眼中,“胜利”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