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坦言:没杀杨宇霆之前其实并不迷信,杀完后不信都不行

分享至

张学良晚年坦言:没杀杨宇霆之前其实并不迷信,杀完后不信都不行

文|程哥历史观

张作霖出生于贫苦的农村家庭,曾经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战争失败以后的他,成为了东北的土匪,并且实力不断增强。清政府无力镇压他们,便把他们收编为国家的正式军队。从此张作霖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了真正的东北王。

张学良是张作霖最喜欢的儿子,出生于1901年,作为东北王的长子,他的出身注定是不平凡的。16岁就被父亲带入军中锤炼,随后接受新式军事教育,刚一走出校门就在东北军中执掌要职。第一次直奉战争,他打出了一场漂亮胜仗;第二次直奉战争,他率领主力部队南下北平,奠定了自己的权威。

此后,奉系军阀成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人,“少帅”的名声大噪。父亲被日本人炸死后,他成为数十万东北军的当家人。众所周知,他之所以被赞为爱国将领源于在西安事变中逼蒋抗日,促成了国共二次合作,推动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功不可没。

1929年的某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孙传芳带着厚重的行李忐忑地朝大连方向进发。直到他顺利抵达目的地后,他才终于松了一口气。那么到底是何事,能让这个曾任五省联帅的人着急忙慌地连夜出逃呢?

原来是张学良命人手刃了杨宇霆。张作霖是杨宇霆的伯乐,而杨宇霆是张作霖的左膀右臂,帮他训练士兵、整理军队,与他一同打江山。

因此,杨宇霆在奉系军阀中声名显赫。张作霖在世的时候,杨家与张家的关系维系得还不错,即便偶有意见不合,双方也都互相敬重,没有闹过红脸。张作霖去世后,他的儿子张学良子承父位。

对此,杨宇霆表示十分不满,在他看来,张学良就是个纨绔子弟,身上又没多少本领,无论是作战还是管理部队,张学良都有所欠缺,把他与张作霖打下的江山就这样交到一个初出茅庐的臭小子身上,他怎能安心?

作为奉系军阀的核心人物,杨宇霆在军中地位可以说是无人撼动,当张作霖还只是27师师长时,张作霖便慧眼识珠发现了杨宇霆的带兵之才,并提拔他为师参谋长,将他看作自己的左膀右臂。

也正是在杨宇霆大刀阔斧的改革下,27师的军风军纪可以说是焕然一新,有了继续发展下去的前途和动力,东三省兵工厂也在杨宇霆的统筹下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

对于张家父子来说,杨宇霆这位跟他们一起打江山的元老,即便有时与他们意见不合,张家人对杨宇霆也要礼让三分。

像杨宇霆这样的一员猛将,如果有张作霖压制,杨家与张家之间的矛盾尚且还可以调和,杨宇霆也能安心辅佐张家。

但天有不测风云,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其子张学良即位,在杨宇霆眼中,张学良不过就是个纨绔二世祖,何德何能来统帅整个东北军;而在张学良这边,对于这位父亲生前是元老大臣,他也犹犹豫豫不知该如何安置。

在张学良对杨宇霆发难前,杨宇霆一直都将张学良当成了不学无术之人,虽然杨宇霆此时只挂职为大元帅府总参谋,但军中的一切事务却都在杨宇霆的掌控之中,张学良已经处在被逐步架空的边缘。

每次张学良想要颁布一项新政策时,杨宇霆都会以长辈身份对张学良进行训话,久而久之,张学良对于杨宇霆也是积攒了十二分的不满,一次在奉军内部高级会议上张学良与杨宇霆再次起了冲突。

杨宇霆哪里肯忍下这样一口气,当即便在会上拍了桌子下了张学良的脸:“瘪犊子,你懂个屁!”

奉军官员见杨宇霆如此强势,哪怕面对张学良这位少帅都丝毫不怵,惯会见风使舵的他们也开始频频造访杨公馆,而将帅府抛在了脑后。

当张学良开始接触南京政府,准备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在东北军中“易帜”时,尽管奉系高层大多数人对此并无异议,但杨宇霆却再一次跟张学良站在了对立面上,大力反对东北易帜。

而关内的各个军阀派系在听到这一风声后,也都想来争取奉军这股势力,因此湘系军阀唐生智派出了刘兴,新桂系军阀白崇禧派出了叶琪,准备来东北商谈相关事宜。

等到他们前后脚来到沈阳后,便先被人带到了杨宇霆处,而杨宇霆也放下话说:“汉卿只是个小孩子,不必理他,关外的事我可以全权做主!”

因此,张学良虽然名义上是奉系军阀的掌舵人,事实上,真正的大权一直掌握在杨宇霆的手中。不管是颁布政策,还是东北易帜,所有的事情都需经过杨宇霆的点头认可才行。

湘系军阀和新桂系军阀代表人到来的时候,也是他接待的,甚至还对他们表示,张学良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有什么事不需要知会张学良。

这些话传到张学良的耳中,作为一个从小养尊处优的人,他怎能不气,但是想到大权掌握在杨宇霆的手中,而且杨宇霆还是奉系军阀发展壮大的有功之臣,张学良从大局出发,还是选择了忍气吞声,但若他和杨宇霆关系僵硬,那未来的事务处理就要处处受到掣肘。

在对杨宇霆下杀心前,张学良也曾想过与杨宇霆进行一场“太太社交”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