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气象经济如何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

0
分享至

文 / 本刊记者 赵爱玲

在全球气温屡破纪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背景下,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气象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放眼全球,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共识,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可行的方案。

“气候变化已是全人类迫在眉睫的威胁,发展新能源成为应对全球资源危机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新任务和新要求,这为气象部门助力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气象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搭建了广阔舞台。”在9月2日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气象经济高峰论坛上,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指出。

气候变化已是全人类迫在眉睫的威胁

随着全球平均温度的不断增加,2022年夏季北半球发生破纪录的高温热浪事件。而高温事件之后,全球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今年又经历了最潮湿的7月。

“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中国,都可以看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情景。”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表示。他认为,从科学认知、检验印证、模拟计算到系统思维,人们对温室气体对全球温度的影响和全球气候变化机理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即人类活动确实可以对气候环境造成显著变化。“若无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是-18度,而非现在的15度。”许小峰说。

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意味着什么?许小峰称:“当量化分析确认极端事件出现频发态势时,令人担忧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是否出现了系统性改变,或用大众化一些的概念来描述,我们的生存环境是否进入到了不利的‘新常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在论坛上表示,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近50年的增暖在过去2000多年里前所未有,近10年全球平均温度超过19世纪后期1.09℃。秦大河长期从事冰冻圈和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他用两段视频展示了气候变暖对于冰冻圈的影响。一段是2022年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发生大规模坍塌,大量的冰体连同粒雪盆内的融水倾泻而下;一段是今年6月19日,新疆克州冰川因高温而引发了剧烈的冰崩。相关研究显示,如果南极冰川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58米左右,如果格陵兰岛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上升7米左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经刻不容缓。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在致辞中表示,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十分显著,今年或明年可能会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未来5年内,全球温升幅度很有可能会突破《巴黎协定》中规定的温升阈值。

许小峰注意到,世界天气归因组织(WWA)的科学家评估了气候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引发北美、南欧和中国三个国家和地区今年7月极端高温的可能性和强度。结论认为,热浪是最致命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与热有关的原因,且目前的全球死亡率数字很可能被低估。

寻求最优碳中和路径

塔拉斯表示,中国在过去30年里一直在投资和发展气象产业,并拥有现代化的卫星、观测系统以及丰富的高性能计算资源,已成为气象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原冰介绍,作为中国发起成立的首个能源领域国际组织,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碳中和方案”已经纳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成为全球七个典型代表性情景方案之一。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副主席刘泽洪表示,破解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是推动能源清洁发展。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积极响应。全球能源互联网为加快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而中国能源互联网成功实践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借鉴。

“中国承诺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源于气候变化,还关系到国家新的发展道路。中国要直面第四次工业革命,甚至要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因此要积极地参与到全球的治理当中,走出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作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称。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较2021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从这些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到我国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取得的快速进步。”许小峰说。除了发展清洁能源,全球能源互联网也为加快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多能融合的现代能源体系。相比现有发展模式,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使全球清洁能源开发速度和全社会电气化率增速均提高1.5倍以上。

据统计,截至2022年,中国建成投运37项特高压输电工程,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亿千瓦,有力促进了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大范围优化配置和利用,为世界能源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成熟技术和成功示范。

北京大学教授黄涛称,当前,随着高温、暴雨等极端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对气候变化已经有了直观的认知,并对未来的气候产生了担忧。这提升了所有人为遏制气候恶化而买单的支付意愿,从而促使全社会进行价值再造,但这需要有适当的机制安排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对于政府而言,需要长期有序的制度安排;对于企业而言,需要以ESG为代表,重塑企业价值观与管理体系。

研究能源转型需要关注气候因素

在发展新能源产业、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同时,气候变化对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近年来各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电力体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中心科学主任申彦波说。他认为,能源行业是气象因素高敏感行业,在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中,生产、运输等过程都受到天气因素制约,因此极端高温、沙尘以及其他灾害性天气的频发,不仅影响能源供应安全,还给我国新能源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申彦波指出,传统的公共气象灾害预警和能源电力气象灾害预警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面向公众发布的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其中蓝色预警和黄色预警有利于风力发电,并不会形成灾害预警,只有橙色和红色预警级别才会影响风力发电。“要针对能源体系去做针对性的灾害研究,形成专门的能源电力气象灾害预警体系。”申彦波说。

论坛上,玖天气象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新一代能源电力气象服务解决方案。玖天气象首席科学家杨振斌表示:“该成果精准面向新能源场站安全应急和智慧运维、电力设施气象灾害精准防控和应急指挥等场景,实现了气象技术、海洋技术、电工技术、风险防控技术以及应急决策指挥技术等多种技术的融合应用。”

2023服贸会期间,第三届全球气象服务与装备展在国家会议中心一期综合馆亮相。展览聚焦于展示气象行业企业最新气象科技成果以及气象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和技术进展。

记者注意到,世界气象组织重点展示了全球预警和全球温室气体监测的最新成果,芬兰维萨拉、中科星图、航天新气象、墨迹天气、大连商品交易所、佐格微气象、浙江宜通华盛等多家中外企业以视频动画、系统演示、实物模型、互动体验、新产品路演等形式,集中展示气象赋能全产业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应用,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搭建行业交流高端平台。

此外,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中科星图维天信(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一系列气象服务产品,特别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气象智能预报预警平台。平台能够为农业、能源、交通、应急等行业提供精细、准确、及时的危险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气象变化带来的挑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对外贸易杂志
中国对外贸易杂志
创刊于1956年
980文章数 48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