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被剥夺感在内心体验为,重要的某人将对我们的爱收回去

分享至

母亲停止了哺乳,婴儿大哭了起来,婴儿觉得母亲原本就属于自己。
在孩子看来,母亲对我们的爱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觉得母亲原本就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当母亲把对孩子的爱收回去时,孩子就会感到生气、愤怒,因为孩子不明白自己创造出来的事物为什么会“背叛”自己。直到后来,孩子意识到母亲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母亲的到来也不是为了自己。然而,我们潜意识里却总是忽略一个真相,那就是每个人都是独立且完整的个体。在之后同他人建立关系时,如果感觉到自己被深爱着,就会觉得自己无比的幸福和喜悦;如果感觉这份爱被对方收回去的时候,就会瞬间觉得掉进了地狱。于是基于强迫性需要,我们朝对方发脾气,试图改变对方。

被剥夺感在内心体验为:

自我存在的不舒服感

被剥夺感在内心体验为自我存在的不舒服感,就像是被母亲停止哺乳的婴儿一样。个体总觉得自己缺少什么,但是不明白自己到底缺少什么。对个体而言,这部分的缺失并不在认知范围之内。就好像母亲第一次让孩子玩手机,没过多久就把手机拿走了一样。孩子出现被剥夺的、自我存在的不舒服感,但是不知道是因为手机被拿走一样,因为孩子还没有手机的概念。与某人在一起时感到很舒服,但是自己独处时却感到难受,个体无法理解这种难受,这就是自我存在的不舒服感。说不上对方哪里好,只是单纯的觉得对方不在时自己觉得不舒服。

持续的挫败感

被剥夺感的另一重要体验,是个体感受到持续的挫败感。当母亲将对孩子的爱收回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很受打击、有挫败感。比如母亲把孩子手里的玩具收走的时候,母亲把电视关掉的时候,母亲拿走孩子手机的时候。在孩子的认知中,这些东西就好像长在自己身上一样,一旦被拿走就好像自己的胳膊、眼睛、耳朵也被拿走似的。同样的,在亲密关系中如果我们对他人的期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样会出现持续的挫败感。我们会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之中,渐渐地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再相信他人。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