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林彪红时,惹得摔门而去,永胜沾花惹草,他训斥道,要不要老脸?

0
分享至

前言:

高岗说:“罗荣桓是党内圣人,有话也不敢跟他说”

叶剑英说他是“人类庄严一典型”

毛泽东更是对他高度评价,信赖有加。

罗荣桓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位参加秋收起义的将领,此后几十年一直追随毛泽东,是我军政治工作创始人和杰出领导人,他本人忠诚,厚道,稳重,能干,低调,深受毛泽东信任、欣赏和器重。

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悲痛不已,特别写诗吊唁, “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高度评价和痛惜之情。

“这个同志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干部,对这个同志,我们发现晚了。”

01

1927年9月,罗荣桓参加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后,随部队来到文家市,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三湾改编”后,部队只剩下几百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井冈山革命的火种,其中就有罗荣桓。

1929年11月,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召集一批党代表开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为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做准备工作。此时,身为红四军第三纵队第九支队党代表的罗荣桓,积极反映部队的情况。

他提出了废止肉刑、反对打骂士兵的问题。罗荣桓反映,第九支队有一位军官,打人凶狠,士兵就送他一个绰号,叫“铁匠”。这个典型事例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

井冈山时期的红军,其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旧军队中起义过来的,另一种是起义的农民。前者具有抽大烟、抢民众、打骂士兵等恶习;后者则具有自由散漫、不受约束等缺点。

罗荣桓每到一支新的部队都花大气力帮助克服这些恶习。起初有些旧军队过来的干部以为党代表只会耍嘴皮子而不会打仗,因此挑衅性地说:“党代表要是会打仗,兄弟就佩服”。罗荣桓虽是学生出身,但他打仗不怕死,学习军事很认真,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而撤退又走在最后。

如此行动,获得了他任职的每一个军事单位的干部战士的佩服,确立了威信,他所宣传的“古田会议”精神很快落到了实处。

十大元帅中罗荣桓与毛泽东结识最早,但毛最初并没太注意他。

其一是罗荣桓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还戴个厚厚的近视眼镜,显得有些木纳,不显山,不显水。

其二,井冈山是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刚接触军事指挥工作,因此比较重视军事干部,像张子清、伍中豪、朱云卿、林彪、曾士峨这些人受毛泽东关注较多。

直到古田会议之后,毛泽东才发现,罗荣桓人品优秀、观念正确。

于是开始着力提拔,短短时间里,就从支队党代表到纵队政委,再到红四军政委兼军委书记,迅速成为朱毛红军早期的核心人物,与林彪一文一武成为毛左膀右臂。

1929年12月28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的溪背村廖氏宗祠召开。会议选举毛泽东、罗荣桓等11人为红四军前委委员。会后,毛泽东和秘书冯文彬一起散步,这时罗荣恒恰巧从一旁走过。

毛泽东指着罗荣恒对冯文彬说道:“这个同志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干部,对这个同志,我们发现晚了。”不久,毛泽东改组了红四军第二纵队领导机构,罗荣桓被提升为第二纵队政治委员,担负起新的重任。

1930年,红一军团成立,毛泽东担任政治委员。年仅24岁的林彪任红一军团红四军军长。林彪个性很强,与几位党代表的关系都搞得很僵。与他做搭档,必须既有原则性,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派谁给林彪当政委呢?毛泽东想到了罗荣桓。

果不其然,罗荣桓出任红四军政委后,把军中政治、宣传教育、军事训练和后勤保卫等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连林彪也觉得无可挑剔。

一时间,林罗之间倒也相安无事。毛泽东得知这些情况后,对身边的同志说:“谁说林彪难缠?罗荣桓在四军,不是跟林彪团结得很好吗?”

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苏区中央局会议)后,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受到批评,并被撤消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失去对红军的指挥权,实际上“靠边站”了。

而罗荣桓因多次在会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被说成是“宗派主义者”,随之受到排挤,并被撤消了第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的职务。

直到遵义会议后,才由毛泽东恢复了他的领导工作。后来,毛泽东在谈起这段往事时说:“在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斗争中,罗荣桓表现了坚定的原则性,并且遭到了撤职。虽蒙受冤屈,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仍旧老老实实地为党工作。

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毛泽东继续提拔罗荣桓,为此还打破了政委改任政训处主任的惯例,让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任115师副师长,而由罗荣桓任政训处主任,而另两个师120师,129师政训处主任分别是关向应(原二方面军政委)张浩(后为邓小平),这等于把罗由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直接提升为一军团甚至一方面军政委。

再后来,林彪被阎军士兵误伤回延安治病,毛泽东又决定罗荣桓代理115师师长。只是由于彭德怀先任命了陈光,毛泽东决定才没有实现。由于陈光资历浅,很尊重老首长罗荣桓,所以115师军政大事还是罗说了算。

“非常老实,但又善于总结经验,对是非正误鉴别的特别分明”

罗荣桓是个老实人,谦和持重不露锋芒,通常老实人都头脑比较简单,而罗荣桓则不一样,毛泽东说他“非常老实,但又善于总结经验,对是非正误鉴别的特别分明”。罗对小事情有时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主要是与林彪搭档时),但在原则问题上决不会让步,比如打锦州时反对林彪撤军。

对于毛泽东的正确指示,他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对不正确的,他一般不会公开表示反对,而是在执行中默默的矫正。比如延安整风后期中央政策出现了左的偏差,审干时对敌情估计过于严重,导致肃反扩大化。这些政策传到山东,罗荣桓就非常谨慎。

对中央下发的文件,他认为不合适的,有的不向下传达,有的不予贯彻。实在顶不住的时候,也是先在部分单位试点,尽量缩小影响。

比如对康生那本抢救失足者的小册子,罗就不让下发。因此,山东的整风一直比较稳妥。由于对罗极度信任,毛泽东对他的“阳奉阴违”并不过于追究,对事后证明正确的还加以表扬。

还有一件事,1941年东北军111师在共产党员常恩多、万毅、郭维城领导下发动起义脱离东北军。毛泽东出于统战考虑,指示115师不要参与此事。但罗荣桓考虑再三,还是派出部队打败于学忠的东北军,接应出了起义部队并使其加入了革命队伍。

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下台,毛泽东准备让林彪担任军委副主席,并负责军委常务工作,为此,毛泽东征求罗荣桓的意见,罗荣桓和林彪战争年代军政合作多年,对林彪知之甚深。

罗荣桓说:“林彪打仗善动脑筋,有办法,是员战将。但他喜欢搞小圈子,任用亲信,不大善于团结人,负责军委常务工作不太合适。”

罗向毛泽东推荐了贺龙。

02

1961年4月30日上午,军委常委第二十六次会议在三座门召开。

会议由林彪主持,前面几个议程很顺利地通过了,接下去讨论到《合成军队战斗条例概则》的草案时,林彪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

停了一会,罗荣桓发言:“'带着问题学'毛选,这句话要考虑,这句话有毛病。"

林彪对这句发明权属于他的话佯作不知地问道:"这句话在哪里呀?"

罗荣桓示意坐在他斜对面的总政副主任梁必业将"概则"的有关段落读了一遍。

林彪感到十分难堪,可又不便发作,便问道:"那你说应该怎么学呀?"

罗荣桓坦率地说:"应当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精神实质。'带着问题学'这句话改掉为好。"

罗荣桓讲完后,林彪半晌不吭声。

几分钟过去了,无人发言。

林彪只好说:"不好,就去掉嘛。”

罗荣桓接着说:"还是去掉好。学习毛主席著作一定要从根本上学,融会贯通,要学习立场、观点、方法,紧密联系实际 "。

“好吧,散会!"

林彪没等罗荣桓说完,便打断了他的话,宣布散会,接着便站起身,拂袖而去。

与会者面对林彪的突然发作,都怔了。罗荣桓对于林彪如此粗暴无礼,非常生气。他尽力克制自己的怒气,手有点发抖地将文件装进公文包,然后步履沉重地离开了会议室。

03

黄永胜在战争年代战功赫赫,在生活作风上又污点连连。

进城后,他依然没有收敛,风流韵事几无间断,作为黄永胜的老上级又负责全军政治工作的罗荣桓忍无可忍,一次把黄永胜叫到办公室,怒斥道:“这么大年龄,这么高职位,还要不要脸?”

罗荣桓虽然长期处在政治工作岗位上,但他在处理问题、发表意见、坚持真理等事情上却如同军事干部那样坦率、痛快和直截了当。

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快刀斩乱麻;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实事求是,即使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他也敢于坚持真理、公正无私。

多年来,我党我军的“左”倾错误多起于政治斗争,然而,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的罗荣桓同志却始终坚持反对“左”倾,坚持实事求是,他为我党我军所有的政治工作干部作出了表率。

“罗荣桓的翻边战术,不是战术是战略。”

罗在军事上也颇有造诣,他和陈光共同指挥过梁山战斗,首创我军歼灭日军一个大队的范例。罗每到一处,都对当地的环境地形了解甚详,作战时能做到心中有数,这一点与林彪很相似,也是一个军事主官必备的素质。

论战术罗不如林彪,但在战略方面完全可以媲美。罗荣桓后来曾说过,山东七年,他对军事指挥已经很熟悉了,搞起来很有意思。

在开创和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罗荣桓独具匠心地创造了著名的“翻边战术”,即在敌人“扫荡”时,不是“敌进我退”、“诱敌深入”,而是“敌进我进”,在弄清敌人特别是当面之敌的动向后,选择敌人之弱点,由根据地经过边沿游击区,“翻”到敌人后方去,打乱敌人部署,粉碎敌人“扫荡。

然而这种战术刚刚提出时,许多人并不理解,因为毛泽东著作上是“敌进我退”,并没有说过“敌进我进”。当时山东《大众日报》在第一次宣传“翻边战术”时,还以为这个提法搞错了,迟迟不敢排版付印。

其实一点都不错,这是罗荣桓对毛泽东常说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军事原则的巧妙学习运用。在这个战术原则的指引下,山东抗日军民先后取得了留田突围,海陵、郯城战役等重大胜利。

为此毛泽东曾亲自致电嘉勉:“所取方针是正确的,望坚决执行。”

毛泽东评价说:“罗荣桓的翻边战术,不是战术是战略。”

“荣桓同志是个老实人,而又有很强的原则性,能顾全大局,一向对己严,待人宽,做政治工作就需要这样的干部”

罗荣桓则很少对部下发过火,脾气特别好,他特别关心爱护下属,如果说林彪是红一方面军之父,罗就是红一方面军之母。

说起罗荣桓的为人,特别是他的忠厚、善良、老实,

其妻子林月琴曾说过一件事:

通城暴动以后,农民自卫军见罗荣桓是个识文断字的大学生,便推举他保管自卫军装在一只皮箱里的现金。队伍从通城向修水转移的途中,罗荣桓提着这只沉重的箱子,感到十分吃力。这时,有两名农军战士走过来对他说:“先生,你辛苦了,我们来帮你提吧!”不由分说便把荣桓提的箱子夺了过去,罗荣桓看这两人是队里的战士,便松了手。等到宿营时,那两个人连影子也找不到了。”

毛主席听说了这件事后哈哈大笑,说:“你看,从这件事上,他这个老实人也悟出了一条真理呢!所以他对是和非、正确和错误鉴别得特别分明。”毛主席还告诉我,荣桓在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斗争中表现了坚定的原则性,因之遭到撤职,被派到江西地方搞扩红工作。荣桓虽然蒙受冤屈,但并没有动摇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仍旧老老实实地为党的事业工作,3个月过去,圆满完成了扩充3000名红军战士的任务。

接着毛主席又说:“荣桓同志是个老实人,而又有很强的原则性,能顾全大局,一向对己严,待人宽,做政治工作就需要这样的干部。当然,老实人免不了受人欺负,这也没什么,历史总会正确地评定一个人的功过的。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老实实的态度是不行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是老实人,科学家是老实人,我们共产党人都要做老实人。”

看过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的人都记得这样一个情节。

锦州战役时,东野参谋长刘亚楼在截获的敌人电报中,得知牛郎山阵地失守后大骂:“胡说八道,阵地失守,自有我方的人员汇报。”

刘亚楼立即打电话给牛郎山指挥部,结果发现真的失守了。“为什么不汇报?”

林彪不急不缓说道:“大兵团作战,治军要严,首先是他的司令员跑不了。”

刘亚楼刚要出发,结果罗荣桓说,我去吧。

罗荣桓向来以宽厚著称,林彪也没有答话,罗荣桓故意去晚了两个小时,等到罗荣桓去的时候,牛郎山阵地已经收复。

罗荣桓对八纵司令员说,”我知道你的心思,我知道你是想等到阵地收复之后再行汇报。但是这么大规模的进军,一个小小的疏忽很有可能致命。放宽心,好好准备锦州大战吧。“

八纵司令员段苏权热泪盈眶。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罗荣桓“他是一个有原则的老实人”,“他是一位一生共事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无烟工厂
无烟工厂
AI革命马前卒
29文章数 5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