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7月,毛主席身患疟疾,先后到苏家坡、大洋坝、牛牯扑、合溪等农村养病。生病期间,毛主席始终没有闲着,他一方面是指导闽西军民,开展反“会剿”斗争,另一方面是指导当地开展土地革命。
经过1个月的治疗,毛主席的病始终不见好转。到了8、9月份,朱老总把他送到永定县金丰大山里的一个名叫牛牯扑的小村子里,继续治病。
这个小村子比较偏僻,不容易被敌人发觉,毛主席可以安心地在此养病。
养病期间的毛主席始终没有闲着,除了服药治病,他还利用大量的空闲时间读书看报,审阅战场上送来的情报,查看军事地图,拟定作战方案。
1929年10月下旬,朱老总率领红军攻克了上杭县城,并在县城主持召开了红四军第8次代表大会,参会人员的名单中也有毛主席。
但是毛主席的病还是没见好,而且呈现出更加严重的趋势,战士们只好架着担架,把毛主席抬到了会场。与会人员见毛主席身体虚弱,都让他继续养病,不让他再操劳军事上的事。
于是毛主席就在上杭县城住了下来,住在临江楼继续休养。
朱老总在县城里给毛主席请了一个西医,为他诊断。经过治疗,10天之后,毛主席完全康复了。
这次亲身经历,使毛主席对西医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
1934年9月底,毛主席在繁重的工作中,又一次患上了恶性疟疾,高烧数日不退。
张闻天立即指派傅连暲从瑞金赶到于都给毛主席治病,经过治疗,毛主席很快痊愈了,这一次,毛主席又加深了对西医的认识。
其实,在这两次亲身经历之前,毛主席还有一次,对西医印象深刻。
秋收起义后,毛主席率余部上了井冈山,不久,朱老总和陈老总也率领南昌起义余部上了井冈山,同毛主席会师。
蒋介石看到红军力量日渐强大,开始对井冈山进行“围剿”。在毛主席的正确指挥下,红军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
但令人毛主席苦恼的是,每作战一次,就有一批伤兵,再加上营养不足,受冻等其他原因,红军战士中伤病的人越来越多。
当时的战时医院是建立在山上的,治疗的方法是中西医结合,但由于缺乏医生和药品,很多战士得不到及时救治,一些战士本来不是大病,却因为耽误了治疗,拖延成了大病。
对于当时的情形,中医医生和西医医生都是急缺的。但毛主席认为,最最缺乏的还是西医,因为西医在治疗红军枪伤和外伤中发挥关键作用,而中医却因为治疗效果慢,短期内作用不显著。
举个简单例子,1927年11月,在秋收起义后一直负责保护毛主席的张宗逊上将,在一次与地主武装的战斗中,腿部受伤。部队找了一个中医为他治疗,结果这位中医用鸭毛和冰片给张宗逊上将敷伤口,不仅病没治好,反而腿伤被他折腾得更严重了。
幸好后来遇到了一名西医,帮他重新治疗,张宗逊上将这条腿才算保住。
1932年冬,在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里,大批战士出现了烂脚病。当地的中医院用黄碘加白糖给战士们调敷,或者用草药泡脚,但始终不见效果。
钱信忠少将(唯一一个不是靠打仗,而是靠治病荣获少将军衔的将军)直接用盐水配制出来一种药,抹在大家脚上,战士们立马就痊愈了。
大家都在惊叹西医的神奇,毛主席看到这么多案例,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更加坚定了他,大力发展西医的决心。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长征取得了胜利。
虽然当时的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但是相对于长征途中和江西苏区,陕北根据地算得上是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了。
此时已是冬天了,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毛主席一时住不惯阴暗潮湿的窑洞。
不久,他的关节异常疼痛,连动手写字都不行了,后期连床都下不了了。
经过2个多月西医的治疗,几乎毫无进展。
此时,陕北的开明绅士、著名的中医李鼎铭先生听说毛主席得了此病,主动请缨给毛主席治病。
而八路军卫生部原本委派过来,给毛主席治病的军医坚决不同意,他认为中医都是糊弄人的,根本治不了病。
李鼎铭先生一听急了,直接告知,愿立军令状,如果治不好毛主席的病,愿意接受军法从事。
就这样,李鼎铭和这位军医杠上了,最后还是毛主席出来解的围,他表示愿意接受李鼎铭先生的治疗。
李鼎铭先生给毛主席看了病,并亲自给他抓了四服中药,毛主席服完四服中药后,立马药到病除。
毛主席逢人就夸李鼎铭先生医术好,并要大力发展中医。
之后,毛主席在延安期间得的病,都是用中医治愈的。只有在1941年7月的这一次,因为肌肉发炎,才托重庆的周恩来和廖承志买的西药针剂。
由于处于战争年代,每次战争过后,都有大量的伤员,西医在治疗伤员的及时性上占据优势,中医很多时候难以满足需求,这也为日后中西医裂痕的扩大埋下了伏笔。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陕甘宁边区已有11所医院,例如陕甘宁边区医院、中央医院、联防军医院等;除了医院,还发展了一部分医疗教育机构,如白求恩医科大学,护士学校、助产学校等。
西医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他们有的是共产国际援助的医生,有的是白区的俘虏,经过思想改造,重新上岗的医生,有的是怀着革命热情,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热血青年医生,还有一些是延安医疗教育机构自己培养出来的医生。
西医的增多,提高了医疗救助能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那就是他们普遍对中医存在偏见和歧视,而且矛盾越来越大,不可调和。
当然,这与西医救治的及时性有关,也与毛主席着重发展西医有关,毛主席很快也发现了这一问题。
为了团结西医和中医,为了解决中西医相互轻视、相互攻讦的问题,1940年,毛主席在白求恩逝世一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团结中医,发挥中医的作用”。
虽然毛主席一直在提倡中西医要结合,共同发展,但是西医歧视中医的现象仍然存在,而且完全没有减弱的趋势。
1944年5月24日,延安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毛主席借着开学典礼,又一次阐明了自己的思想:“我们边区政府的副主席李鼎铭同志就是中医,还有些人学得是西医,这两种医生历来就不大讲统一战线。我们来研究一下,到底要不要讲统一战线?我不懂中医,也不懂西医,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作用都是治好病。
治不好病这是医术问题,不能因为治不好病就不赞成中医或者西医。能把娃娃养大,把生病的人治好,中医我们奖励,西医我们也要奖励。我们提出这样的口号:这两种医生要合作!”
这是毛主席第三次非常正式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要中西医合作发展,相互促进。
但是毛主席的话还是有些人不听的,例如建国初期发生的余云岫事件。
随着全国各地不断地解放,人民政府接收了各地政权,也同时接收了旧卫生机构和卫生技术人员。但他们鄙视中医的思想,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他们在思想深处,就对中医抱有偏见和误解。
甚至一些走上医学领导岗位的专家,也有同样的思想。在这些领导的支持下,全国又形成一次了废除中医的思潮,这种思潮曾在几十年前的民国时期出现过一次。
在第一次全国卫生行政工作会议上,他们邀请了余云岫参加。余云岫在大会上,直接把他在民国时期主张消灭中医的那套旧说辞又拿了出来,这一举动引起了中医们的极端不满。
一些支持消灭中医的人,还发文章抨击中医,说他们是封建医学,只有精神上的安慰作用,根本没有实际治病效果。
而一些中医们也开始自暴自弃,他们也写文章发表自己的不满,例如,“解放后,人民翻了身,而中医没翻身”、“人民政府是要消灭中医”、“卫生部门是西医当权,对中医专政”。
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毛主席焦急万分!
1953年12月,毛主席把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贺诚叫了过来,对他说:“中医是在农业与手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是一笔很大的遗产,我们必须要批判的接受,把它积极的一面吸收过来并加以发挥,使它科学化;另一方面,对它不合理的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批判。”
这是毛主席第一次向卫生部领导引入文化遗产的概念。
1954年6月,毛主席又把时任北京医院院长的周泽昭叫了过来,专谈中医的发展问题。
毛主席语重心长的说:“第一、对于中医问题,不只是给几个人看好病的问题,而是文化遗产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尊重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看得起中医,才能学习到中医身上的精华。”
“第二、我们不仅要尊重中医,还要建立研究机构,研究中医;不尊重、不学习就谈不上研究,不研究就谈不上提高,总要有精华和糟粕吧!”
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毛主席直接对周泽昭说,你们卫生部没人干的话,我来干!
毛主席这次把中医提到了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
除了向卫生部相关领导阐述中医是历史文化遗产之外,毛主席还在1955年的时候专门开了一次会,为中医正名。
他针对当时卫生部门和社会上存在歧视排斥中医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政治立场的严厉反驳:“几年来,都解放了,连唱戏的都解放了,但是中医还没得到解放。中国6亿人口的健康,主要是依靠中医而不是西医,因为西医的数量很少。”
“中医对人民健康的作用很大,但是很少有人向领导反映,原因就是西医当权,中医在野,看不起中医药,就是奴颜婢膝的资产阶级思想。”
经过毛主席这样一说,这些人犹如醍醐灌顶,他们开始进行自我批评,也开始了思想上的转变。
加之,毛主席已经提前把中医上升到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给中医进行了非常精准的定位,这才使持续了28年之久的中西医争论,画上了句号。中西医终于开启了携手发展、共同进步的新征程。
新冠疫情终于快结束了,遥想疫情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没有试验出西医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运用传统医术,熬制中药药方去治疗初期的感染者,效果非常显著,有效地遏制住了病情,为西医治疗方案地研制,争取了极其宝贵的时间,中西医结合再一次发挥了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放眼全球,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特色的医学治疗体系,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化性,毛主席不愧为高瞻远瞩的一代伟人!
小客说史,叹为观止。缅怀过去,铭记历史。欢迎评论、转发、关注、收藏、点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