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住建局表示,将争取南沙15号环线尽早动工。未来南沙到湾区主要城市,实现30分钟通勤。推动实现南沙区内,10分钟就能上高快速路,20分钟就可到南沙核心城区。此外地铁22号线和26号线,也在研究推进之中。为什么人口不足百万的南沙区,需要这么大的投入呢?
有些人认为,南沙18号线开通2年,到现在日均人流量也才10万左右,同样是南北方向的3号线,日均人流量已达140万。人口不足百万的南沙区,有必要再建一条15号环线吗?
作为国家新区,南沙的定位很高,也是广州的新核心区,远期规划人口300万。作为大湾区的地理C位,南沙被寄予很大的期望,是国家湾区战略的重要一环。
南沙是一个新区想要发展,交通先行投入是必要的。南沙三江汇集,需要将区府、灵山、横沥、南沙湾、万顷沙等各个板块贯通。15号线可以将4号线和18号线,导流进来的人口,分散到南沙各个地方。更为便捷的交通,有利于吸引人口进入南沙,因此15号线显得更为迫切!
然而超前投入,会不会存在无效投资的风险呢?比如海南省儋州市,曾因恒大海花岛项目,违建烂尾事件闻名。这个儋州市人口不足百万,但市内就有3个高铁站,其中海头站就是烂尾工程。前期已经投入4000多万,却发现人流不够,如果开通每年要亏损500万,结果进退两难中途停工。
设想总是美好的,但随着城市化进程放缓,超前投入的风险正在加大。像广东佛山地铁大墩站,投入至今人流也是少到可怜。当然地铁投入不能只算人流量,周围的土地潜在价值也要考虑。
虽然超前投入有风险,但是南沙跟这些地方不一样,有着其他地方不具备的优势。南沙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毗邻深圳、香港、澳门,是大湾区地理C位。南沙连接珠江东西两岸,有着良好的港口资源,也是未来贸易的陆海统筹枢纽节点。
南沙作为自贸区,有其他地方不具有的法律、税收等优惠政策,更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港澳人才。
南沙拥有香港科技大学,这种世界前沿的科技高校。香港科技大学曾经孵化出,世界知名的大疆无人机,在科研创新方面世界认可。
南沙横沥岛定位金融,拥有广州期货交易所和IFF金融会址。广州南沙产业投资母基金,以“子基金+直投”构建万亿级的产业发展基金群。以金融支持半导体、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先进制造等产业发展。
未来南沙前方有港口,后方有金融服务和高校科研,万顷沙有各种产业园,既能生产也可以实现技术转化。
甚至连后续的科研投入,国家对南沙也是有安排的。北京2021年科研投入2629亿,深圳1682亿,广州只有881亿,为解决科技投入不足,所以国家的方案是大湾区战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南沙万顷沙空间广阔,可以承接深圳科技的外溢,弥补深圳土地不足。广州拥有千年文化沉淀,医院资源和高校方面的优势,可以吸引大湾区的资金和人才,也是珠三角两岸发展的纽带。
这并非天荒夜谈,要知道重庆的面积比大湾区还大1.5倍,大湾区按整体规划并不会太大。所以广州也说过,南沙要举全省之力发展。
基于这样的战略地位,交通先行投入是很有必要的。所以争取15号线尽早动工,并不是对资源投入的浪费,而是对战略发展的提前准备。不仅南沙区内交通要方便,到大湾区的地铁城际也要统一规划。
2024年上半年,随着深中通道开通,广州南沙到深圳只要30分钟。未来深中城际开通后,在南沙20涌站换乘,南沙到深圳只用15分钟。南沙18号线20涌站将在2025年前完成,并延伸到中山、珠海,远期规划到澳门。
22号线南延线将经过南沙,庆盛、蕉门、南沙客运港,再到东莞深圳方向。作为3号线平行线的26号,也会先经过南沙,再去到佛山顺德。32号线从佛山出发,经过南沙大岗,往横沥方向去到南沙客运港。
从这些规划不难看出,南沙的公共交通不仅超前投入,而且需要立足湾区统一规划。将南沙建成大湾区交通枢纽,有利于整合各种资源,举全省之力建设南沙,并不只是停留在口头设想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