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7年遵义发现一具烈士遗骸,验身后才知:他曾是红三军团参谋长

0
分享至

1957年的夏天,朱振民等人经过走访和调查,终于在遵义北郊一个山坡上,挖出一具埋藏二十多年的红军战士遗骸。

只见这具遗骸只有左颧骨露在外面,其余部分都被蚂蚁和泥土掩盖。从各种痕迹判断,死者生前穿着一身粗呢大衣,铁制衣扣,里面是呢子西式背心,背心下是毛线衣。

不过这些衣物都已经腐朽,只有铁制衣扣和两块橡胶鞋底还在。他们把遗骸头部的泥土,轻轻弄开,发现遗骸右耳颧骨上有一个被打穿的小孔,脑壳后面有两条裂缝。

从这些痕迹判断,头部的小孔就是死因。为了弄清楚遗骸的身份,李苏波请来老红军石新安辨认。石新安又邀请骨科医生和农民蒋志才,一起来到现场查看

最后经过一番验证,证明遗骸的身份是曾经的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

第二天,一封急电从遵义发到北京,将遗骸的具体情况,详细报告给彭德怀。彭德怀仔细阅读急电后,不由得泪流满面,久久无法释怀。时至今日,他终于放下心中一块大石头。

那么邓萍当年是如何牺牲的呢?他的遗骸又是如何被找到的?他和彭德怀之间有什么故事?

图|邓萍

邓萍出生在四川省,从小聪慧过人,学习成绩十分优秀。1927年,他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读书,在校期间接触到共产党,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冬天,邓萍刚从学校毕业,就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湖南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做兵运工作。

除了这个工作,邓萍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该团党的工作,代表党组织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帮助该团团长彭德怀开展革命工作,和彭德怀携手建立一支以党为核心的革命队伍。

对于邓萍的到来,彭德怀十分高兴。在他眼里,邓萍不是下属,而是党的化身,两人相处和谐融洽。不久,党组织派人秘密通知邓萍,组织已经批准彭德怀入党。当天晚上,彭德怀就在邓萍亲手绘制的马克思,恩格斯画像下,庄严宣誓入党。

次年夏天,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变化,上级指示尽快举行平江起义。为了起义顺利进行,滕代远来到平江,和彭德怀,邓萍共同商议起义事宜。

邓萍提出作战部署:平江县城里面除了警察局,民团外,没有其他的兵力,我们放一个营战士绰绰有余。但是县城外面100公里,就有敌人正规军一个团,这是最大的威胁。我建议,在起义开始前,派出一股部队占领电话局,截断电报,电话等,断绝敌人向援军呼叫。

再在距离县城30公里,增援部队必经的两个方向,部署一个营,把重机枪,迫击炮全部给他们,阻挡援军进城。明天,让部队以训练为理由,提前去目的地准备起义。同时,让工兵连在增援部队经过的两座大桥上,埋好炸药,接好引爆线,断绝援军进城的可能,确保城内顺利起义。

这一番计划,可谓是十分周密,方方面面俱到。彭德怀不由对邓萍刮目相看,连连称赞:“邓萍同志,不愧出身黄埔啊,比我这个出身讲武堂的人强多了。”

几天后,平江起义正式打响,取得胜利。按照上级指示,以起义部队为基础,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担任军长。鉴于邓萍在起义中展现的优秀军事指挥才能,彭德怀向上级提议,让邓萍担任红五军参谋长,得到上级批准。

此后,邓萍担任红五军参谋长,正式成为彭德怀的军事助手。

平江起义后,彭德怀等人率领红五军,撤出县城,一路历经苦战,最后和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在井冈山成功会师。会师不久,中央下令,为了打破敌人对井冈山的围剿,并解决部队的过冬问题,红四军向赣南前进,红五军留守井冈山。

可没过多久,蒋介石就集结大军,向井冈山发动围剿。由于敌军来势汹汹,敌我实力悬殊,红五军急忙召开会议,研究作战部署。

彭德怀说:“这是一场恶战,现在进攻我们的敌军有14个团,可我们只有两千多人,要硬守是肯定守不住的,只能组织突围。下面请参谋长邓萍,给大家讲解突围作战部署。”

邓萍说:“我们把突围地选在湘敌,赣敌结合部,集中我们所有兵力,以出其不意之势,猛打猛攻,撕开一道口子。同时,各个部队要和敌军小范围战斗,再抽出大部分兵力,参加突围恶战。我提议,让我带领特务连,机枪连,迫击炮做尖刀部队,等突围部队撕开口子后,为大部队开路。”

彭德怀一听,连连拒绝:“不好,不好,我以前在湘军当兵的时候就来过这里,要论尖刀,前锋,我绝对更合适。”

邓萍坚持:“你是一军军长,身上的责任重大,整个五军的突围,还要依靠你。再说了,还有那么多的伤员和家属需要保护,这是朱德和毛泽东首长临走前,交付给你的重任啊,军情要紧,不要再争了。”

彭德怀看了看态度坚定的邓萍,没有再说什么,只得点了点头,心中却感动不已。按照这样的部署,红五军成功冲出重围,辗转兴国,于都。但不幸的是,邓萍在战斗中受伤,伤口感染导致高烧不退,只好留下治疗。

图|彭德怀

1930年,红五军扩编为红三军团,彭德怀担任军团长,邓萍担任参谋长,后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组建红一方面军,邓萍的职位不变。之后红一军团的领导职位又发生过几次变动,但军团长始终是彭德怀,参谋长始终是邓萍,两人可谓是黄金搭档,生死不离。

不久,蒋介石策划对红一方面军进行第一次围剿战斗。蒋介石下令,让国民党第九路军分多条路线,进行分进合围,企图彻底消灭红一方面军。

根据敌情,红一方面军提出诱敌深入,东渡赣江的方针,渡过赣江,和红一军团并肩作战,抵抗敌军。但没过多久,蒋介石就意识到战局变化,及时调整部署,调遣10万兵力对红一方面军发动进攻。

虽然敌军人多势众,但是红军战士们丝毫不怕,在邓萍和彭德怀的带领下,和其他兄弟部队,陆续参加龙岗战斗,东韶战斗,歼灭大量敌军,活捉张辉瓒,打破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接着蒋介石又组织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围剿。红军战士们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历经五次激战,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紧接着又三战三捷,乘胜追击敌军,连续打了两个大胜仗,粉碎第三次围剿。

第三次围剿结束后,国民党部队长时间坚守,取消主动进攻。红三军团则奉命驻守江西会昌一带,整编部队,巩固苏区根据地,发展群众工作。期间,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彭德怀始终和邓萍在一起并肩作战。

可不久,中央的一次命令,让邓萍和彭德怀暂时分开了。一天,中央下令,让邓萍来红军总部驻地宁都县报到。一来到总部,毛泽东就对邓萍说:“你猜猜这次请你来,有什么事情?”邓萍猜测是整顿部队的事情。

毛泽东摇摇头。原来红一方面军历经三次反围剿战斗后,红军作战转变为运动战,急需要大批干部。总部打算在苏区建立一所红军学校,调遣邓萍等几个干部一起办学校,为红军培养能带兵打仗的人才。

为了强调这所学校的重要性,毛泽东说:“北伐的时候有黄埔,现在我们要办一个红埔。”邓萍深刻明白这项任务的重要性,郑重点头。

毛泽东又对邓萍说:“这次为了把你调过来,可是把彭德怀同志得罪了。当我和他在电话里商量,把你调过来时,他可是有很大意见。可又说,身为军人,要服从命令,只能忍痛割爱了。”

邓萍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有一个人能如此欣赏你的才华,舍不得你离开,真是一件幸事。他的内心,对彭德怀的感情越发深厚。后来在彭德怀遇到困难时,邓萍也坚定不移地站在彭德怀身边,肯定他的想法。

而在邓萍被人误解时,彭德怀也毫不犹豫站出来,不惜顶撞他人,维护邓萍。甚至为了保全邓萍,彭德怀还偷偷在电报上划掉邓萍的名字。事后邓萍得知此事,内心十分感动,两人的感情更加深厚。

1935年1月,彭德怀和邓萍率领部队,一渡赤水进入川南,一个月后,他们奉命再渡赤水,以带动敌人南返。可当他们急行军抵达娄山关,才发现敌军已经提前占领此地。

这时,彭德怀说:“我们不仅要拿下娄山关,还要将娄山关的敌人全面消灭,才能阻止溃逃的敌人进入遵义,避免给我们下一步作战部署增加困难。”杨尚昆点点头,明确全部歼灭敌军才是他们这次作战的主要目的。

按照这个要求,邓萍亲自作出部署:先让一个团从娄山关左边进攻,切断敌军后退的道路,再让两个团分别从正面和右边进攻。按照这个部署,邓萍再配备部队全部的迫击炮,不到半个小时,就占领娄山关主峰。

很快红军抵达遵义城下,在进攻前,邓萍找到张爱萍,一起研究攻城部署。邓萍说:“刚才总部来电,告诉我们攻城要趁早。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暴露在敌军眼前,敌人已经明白我们的意图,我们要趁早发动攻城。现在我们一起去查看地形,研究攻城方案,一定要在明天拂晓前拿下遵义。”

图|张爱萍

他们冒着连绵细雨,顶着寒风,隐藏在草丛里,边查看地形,边研究作战部署。一番查看后,邓萍对张爱萍说:“你们团先打响,从正面吸引敌人火力,等十一团,十三团......”话还没说完,一声冷枪击中邓萍的头部,鲜血染红张爱萍的衣服。

有时战场上的意外,就是来得如此突然。当张爱萍扶起邓萍的身体时,邓萍已经彻底停止呼吸。他强忍情绪,用电话悲伤地向彭德怀报告邓萍牺牲的消息:“邓参谋长牺牲了.....是九响枪子弹击中的,从前额击中后脑,鲜血流得很多......”

电话那边,先是一阵沉默,紧接着爆发一句句撕心裂肺的嘶喊声,咒骂声......此时此刻,彭德怀的内心既悲痛,又气愤。如果这些咒骂声,能换回战友邓萍的生命,让他怎么样他都愿意,可惜现实如此残酷。

最后他狠狠把电话摔了,巨大的悲痛笼罩着他。当天晚上,彭德怀不顾一切,急忙赶到现场,见到邓萍的遗体。当时邓萍的遗体被放在一块背风的洼地,一盏油灯挂在树上照亮,被风雨吹得直晃,发出凄凉的光。

彭德怀颤抖着手,掀开盖在邓萍身上的白布被单,静静注视邓萍苍白的脸庞,心痛如绞。他拿出一块手巾,小心翼翼地擦拭邓萍脸上的血污,低头默哀。周围一片寂静,过了好一会儿,彭德怀才慢慢抬头,小声对张爱萍说:“你给邓萍换一身新军装,如果部队没有,就到总部去拿,就说我说的。”

说完,彭德怀又陷入沉默,邓萍的突然牺牲,给他带来巨大的打击,让他肝肠寸断,撕心裂肺,忍不住悲痛万分,泪流满面。都说军人要有一副铮铮铁骨,可往往铮铮铁骨里面,却包含着一颗无比柔软的心。那是一颗为亲密战友的牺牲,无比痛惜的心。

这时军团政治部主任刘少奇上前,紧紧握住彭德怀的手,沉重地说:“老彭,你放心,邓萍的后事,我们政治部来办,一定要对得起烈士,一定让你满意。”

不知过了多久,彭德怀才用手擦了擦脸上的眼泪,默默地拿起邓萍的遗物,交给刘少奇,然后拿出怀表,打了个电话,大吼:“各部,总攻时间到,我命令,给我拿下遵义城,给邓萍报仇!”

图|彭德怀

午夜时分,周围的一切都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动静。突然红军突击队员们,怀着满腔怒火,从四面八方蜂拥上前,在城墙上架起云梯,挥舞大刀,和敌人展开生死肉搏。瞬间,枪炮声,号角声,喊杀声震天而来。历经几个小时的血战,红军成功占领遵义城。

由于战事紧急,邓萍烈士的遗体,被安葬在紧挨遵义城的小龙山上。这是一座秀美的山岗子,山上有葱郁的树木。因为天气暖和,地上遍布青草的绿芽。毛泽东等人来到邓萍的土墓前,脱下八角红军帽,深深鞠躬致哀。

随后因为战事紧急,刻不容缓,他们还来不及做下什么标记,就匆匆离去。他们没想到,邓萍烈士的土墓会遭到敌人丧尽天良的破坏。

当时红军北上离开遵义后,国民党和当地反动政府得到消息,就迫不及待找到邓萍的土墓,进行多次破坏。甚至他们还丧尽天良地挖出邓萍烈士的遗体,抛尸山野。而这一切,远在战场上的彭德怀是不知道的。

他率领部队,胜利完成长征,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终于让中国迎来了和平和胜利,让中国人民过上和平稳定的日子。而这时遵义人民,也没有忘记邓萍烈士,四处寻找邓萍的埋葬处。

可由于时间太过久远,邓萍的埋葬地点没有做任何标记,又历经几次变动,虽然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寻找,但是都一无所获,陷入僵局。关键时刻,彭德怀站出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一是邓萍牺牲的晚上,红三军团指战员在附近街上,买了一具黑色棺材;

二是当时红军战士们,把邓萍烈士遗体埋葬在遵义城北郊的山坡上。

根据这两个线索,负责此事的朱振民,展开艰苦细致的寻找。经过七八天的走访和调查,他终于找到一位老工人王华轩。据王华轩回忆,他亲眼看到一天早晨,红军战士们抬着一具棺材,埋到松子坎罗徽五家的坟山上。

他还提供另一条重要线索,棺材是红军战士从新街颜家抬过去的。朱振民等人迅速来到新街颜家,找到一位老大娘。老大娘说:“那年红军打来,我很害怕,就躲起来了,直到晚上才回来。上灯的时候,来了几个红军战士买棺材,我没收钱,就让他们抬走了。”

她又说:“听说,棺材装的是红军,埋在罗徽五家的坟山上。红军离开后,曾经有人把坟挖开来,看到里面埋的是一个红军长官,穿着黑呢大衣,脸上还有血迹。”

根据这些信息,朱振民等人初步判断,邓萍烈士的遗骸就埋在罗徽五家坟上的小山坡。为了确保开馆后能确定遗骸身份,朱振民等人请来孔宪权一起开棺辨认。因为孔宪权曾经在邓萍身边工作,对邓萍比较熟悉。

图|石新安

他们来到山坡上,挖开坟堆,打开棺材,果然看到一具烈士遗骸。为了验证身份,他们又请来老红军石新安做最后辨认。因为石新安曾经长期在邓萍的领导下工作,和邓萍很熟悉。石新安接到邀请,又邀请骨科医生和当年为红军带路的农民蒋致才一起到现场察看。

石新安仔细查看遗骸,并细致听取邓萍当年的牺牲经过后,提出邓萍的四点特征:一是邓萍是长头发;二是邓萍的脑袋后面,有一块核桃大小的疤,因为生疮,没有长头发;三是邓萍的牙齿完好,没有残缺;四是邓萍的衬衣袖口是金属制的。

根据这些特征,和遗骸的特征对比,石新安经过仔细辨认,最终确定这具遗骸就是邓萍同志。那么既然在原位置找到了遗骸,就说明邓萍的遗体没有被移动,那么当年反动政府抛尸野外又是怎么回事呢?

经过一番调查,我们得到了答案。原来当年邓萍同志的遗体被抛尸野外后,附近的革命群众看不下去反动政府的举动,不忍心烈士被抛尸野外,于是壮着胆子半夜偷偷把邓萍的遗体重新埋葬。如此一来,多年后相关政府的同志们,才能重新找到遗骸。

很快关于找到邓萍遗骸的报告,被送到彭德怀的手里。彭德怀仔细看完报告后,才放下一桩心事。其实多年来,彭德怀一直未曾忘记过邓萍,还曾多次提起过他。每次提起他,彭德怀的表情都是既怀念又惋惜,心痛。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越发想念这个,曾经坚定地和自己站在一起的亲密战友,那是什么都换不来的深厚情谊啊!

1966年4月的一天,彭德怀正坐在一辆小轿车上,从成都前往宜宾视察工作。当轿车进入四川省富顺县内时,彭德怀从车上下来,静静地远望,只见远处江水蜿蜒流淌,丘陵起伏绵延,到处山清水秀。

彭德怀不由得感慨:“真是地灵人杰的地方啊,难怪会出英才。30多年前,我曾经有一位亲密的战友,就是这里的人,可惜他已经牺牲了。”说完,他的眼眶满含泪水,神情肃穆,沉默良久。其实身边的人都不知道,他说的亲密战友,就是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的邓萍。

时光流转,许多人已经忘记了邓萍,但是彭德怀一直记得,从未忘记。只因曾经邓萍对他的坚定肯定和生死相依,他们可是最相配,最合适的黄金搭档啊!整整七年时间,他们曾经一起并肩战斗,一起研究作战部署,一起面临困境,克服困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云端书馆
云端书馆
诗词爱好者
4638文章数 322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