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让人骄傲且痛心的朝代:那个憨大黑粗的皇帝

分享至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达到巅峰的时代,是在当时世界上最文明、最富裕、最发达的的国家。

但同时,宋朝也是在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朝代中,疆域最小、武力最弱的一个朝代。北宋和南宋先后被两个游牧民族打断、灭国。整个宋帝国存在的三百一十九年间,对外民族的战争少有胜绩。

这一切跟宋朝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治国理念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跟宋朝以前五代十国留下的阴影密不可分。

这些虽然跟宋朝的每一代皇帝的不同政策和行为有关,但其主线和中心思想始终围绕着一个人——开国皇帝赵匡胤。

一,赵匡胤打下的烙印 :

通常一个新朝代的建立,意味着尸山血海、流血漂橹。

通常对兵权在握的各郡国、藩镇的削藩和中央集权的行为都会引起动乱造反、兵戎想见。

通常用正当或不正当手段夺取政权的人,对前任君主大多心狠手辣、斩草除根,欲除之而后快。

通常雄才大略的帝王,无不着眼于开疆拓土、威加四海,穷天下之财富,创万世之宏名。

通常开国的皇帝,大多九死一生、百战艰难。因此,分外珍惜自己的基业,不惜身负骂名,屠戮功臣,以扫清这些位高权重、不好控制的元勋们对其子孙潜在的威胁。

而这一切,赵匡胤却都能不露声色、举重若轻,处理的完美无缺、极其高明。无动荡、不流血,带有浓浓的人情味,甚至在某些方面,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其政治头脑和方式方法在历代开国皇帝中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也许雄才大略的君主都不应该有太多的厚道和人情味。赵匡胤开创的宋朝,经济文化繁荣,百姓富足,GDP为历史上大一统帝国之最,但是国家却谈不上强大,甚至在国家、政府层面,被评为“积贫积弱”。

赵匡胤的这些特征,包括他结束五代十国的事迹,以及他的性格和他所经历时代的影响,都给他所缔造的帝国打上了一个特殊的烙印。

这个烙印跟雄才大略挂不上勾,以至于由于赵匡胤思想和性格所决定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治国理念,使他的后辈们也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雄才大略的。

与其灿烂辉煌的经济文化和民生富足,以及官员俸禄为中国历史上最高的情况相比,这个帝国的国家财政收入却长期窘迫,如影随形地贯穿了三百多年的整个统治时期。

大概五代十国时期的武将实在没有给赵匡胤留下什么好印象,重文轻武的意识影射到帝国的政治体制,也导致了宋帝国的军事力量在面对外族的挑战和凌辱时,很少能找到让人骄傲的战绩。

北宋国土面积最大时,疆域大约不足唐朝的一半。偏安一隅的南宋更是小的可怜,不及清朝的五分之一,其政治经济体制缔造了辉煌,也最终导致了帝国的覆灭,使汉民族生存状况几度进入了黑暗时期。

由此可见,民生是否富足,虽然是判断国家状况的重要指标,但其基础是国家的强大。宋朝没有能力像汉武帝、唐太宗那样,把外民族的威胁彻底扫除干净,最终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而当时这些完全矛盾的国家政治经济状态,真实地发生在宋帝国三百多年的统治期间。溯其源由,可以从塑造赵匡胤思想体系的时代和经历上找到答案。

二,厚道和霸道 :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是历史上的几个著名的极品皇帝,赵匡胤赫然在列。

乾隆皇帝对赵匡胤推崇有加,他曾经说:“吾于开创之君,独以唐太宗、宋太祖为不可及焉。二君者,皆以不世之才,平一天下,而以仁爱之心,保养百姓,治功灿然,昭于千古。”

与唐太宗相比,似乎赵匡胤更缺乏自信和帝王的豪情。

从很多他的画像中,感觉憨大黑粗,又似乎总是忧心忡忡。没有唐太宗那样英姿勃发,浑身上下散发着雄阔豪迈的气质。

可能五代十国那些手握兵权的武将,走马灯似的频繁弑君篡位,使他刻骨铭心、引以为戒,患得患失。尤其这些事例中,也包括他自己的夺位之举——“陈桥兵变”。

但他在兵不血刃地夺取政权、集权中央等大事的处理上,却显得比唐太宗包括历代著名的皇帝们更加高明和厚道。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不忘叮嘱拥戴他的部下,好好对待小皇帝柴宗训和太后,不能欺负孤儿寡母。对后周的大臣们,也几乎没有变动,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众所周知的“杯酒释兵权”,大概是历史上所有皇帝中,最轻松、最有效、最厚道也最具戏剧化的一件事了。

似乎是处理了一件小事,可你别忘了,大唐从辉煌到崩溃,跟藩镇坐大有着直接的关系。对赵匡胤而言,用自己富有人性魅力的独特政治头脑和王者风范,把一个最可能出现的人间惨剧,变成了一出喜剧。

他既忌惮于兵权在握的各节度使,又不想对不起这些曾经奋战疆场、功勋卓著的武将们。于是,一顿宴会解决了这个让他寝食难安的事情。君臣各取所需,相安无事。

查询历史记载,赵匡胤几乎是一个功臣都没有杀。不仅他是这么做的,自此以后还形成了祖宗家法,就是不许轻易诛杀大臣。纵观整个宋朝,是历史上最少杀戮大臣的朝代。

跟其他开国皇帝相比,赵匡胤少了很多肮脏、戾气和血腥味儿。然而,作为一代开国之君,也有着透着一些略带喜感的霸道一面。

最能体现这种性格的举动,是他对南唐的征伐。

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天才的文学艺术家、词人;同时也是一个低能、弱智的政治领袖。

在大兵压境之时,李煜派使节去质问赵匡胤:南唐从来没有得罪过你们,也没有什么罪过,南唐凭什么要承受这样的无名之师和不公正对待。

不知道是不是无言以对,赵匡胤直接、霸道地说出了那句著名的格言: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一句简单粗暴的回答,道出了他的情结,也开始了他清除卧榻之侧的行动。相比其他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清除民族范围内的“卧榻之侧”,进行的比较顺利。

五代十国期间,南方诸国趁北方五代更替的期间,大力发展经济、农业和手工业。是中国历史上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一个转折时期。繁荣富庶也使得一些南方国君极其奢靡颟顸。

蜀国君孟昶,就是其中一个。据说他大小便的马桶是用七彩宝石镶嵌的。这个屁股尊贵、大脑装满垃圾的君主任用了一个同样大脑装满垃圾的一个年轻人掌管大权。

这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读了几本兵书,就以诸葛亮自居,要兵出祁山完成诸葛亮未完成的事业。结果遇到兵力比之少得多的赵匡胤军队,仅仅两个月就亡了国。

赵匡胤见了那个七彩宝石的马桶,问道:“拉屎用这个玩意儿,吃饭该用什么?”,左右回答不出,赵匡胤亲手把它砸个粉碎。

南汉国君刘鋹,一个小小的岭南王国,大小宫殿无数,上万名美女,光宦官就有七千多人。其中一个受宠爱的妃子,喜欢用深海的珍珠装饰宫殿,为了满足这个高品位的爱好,南汉国民葬身海底者不计其数。

赵匡胤听说后,连声说道:“我要去救这一方百姓!”。随后,五个月时间,干脆利落地拿下了南汉。

憨大黑粗的赵匡胤其厚道以及略带喜感的霸道之形象,已跃然纸上。这么有喜感的“霸道”行为说明,赵匡胤根本没有把这些无能、愚蠢的腐朽政权放在心上。

他的卧榻之侧最不允许酣睡的,肯定不是来自于外部。对他来讲,他在五代十国乱世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黄袍加身的经历,内部的隐患始终大于外部。因此,这个心结也由此奠定了大宋帝国立国的基本体制框架。

但这个框架,却也间接地给大宋帝国的卧榻之侧,留下了一个最具威胁的酣睡者。一百多年以后,他一个“轻佻”的后代,唤醒了这个酣睡者,从而使北宋帝国灰飞烟灭。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