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大型房地产企业接连爆发危机,引发了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担忧,似乎迎来了房地产市场的重组。在这一波危机中,期房暴雷问题就像传染病一样在不同房企之间蔓延。
最早受到影响的是一些民营企业。在2020年,泰禾房地产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量未完工的楼盘项目。购房者看着其他人的房子已经交付使用,而他们购买的楼盘却等了三四年仍未动工。最初,这个问题只涉及到一些人,但直到今年,泰禾爆发大规模危机!截止到今年1月初,泰禾在全国各地的50多个楼盘都陷入了无法施工和销售的烂尾状态,涉及到的业主多达十万人。
更不用说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恒大了,其烂尾项目遍布全国30多个省份。甚至世界五百强企业绿地也跟着陷入危机,让本已对楼市不够信心的民众感到更加担忧。
根据克尔瑞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底,24个主要监测的城市中有大约2468万平方米的项目处于问题状态,占商品住宅总成交面积的10%。
多年来,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属性通常高于住宅属性。房企通常利用购房者的资金来获得更多的杠杆,吸引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推高房价,赚取巨额利润。但当资金耗尽后,无法正常继续施工,楼市陷入烂尾,购房者无法交付房屋,购房信心下降,房企缺乏销售收入以回收资金,项目无法继续施工,烂尾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恶性循环。
回顾1999年,香港播出了一部以楼市为题材的电视剧《创世纪》,广受香港观众欢迎。在剧中,主角许文彪曾经说出了许多购房者的心声:“我不是没尝试过!勤奋工作,努力挣钱!但那些人!他们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很少的时间!就能不断推高房价,这难道公平吗?”
香港高房价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霍英东,他创造了“楼花”模式。1953年,他在香港油麻地建楼盘时,提出了先交定金再分期付款购房的理念,从此改变了以往的房屋建设模式。这一模式也催生了“炒楼花”和“卖楼花”的概念,通过期房的炒作,小额投资变成大笔财富,购房者在楼盘竣工前只需支付少量的订金,然后再转手卖出并获取高额的差价。
炒楼花的现象不断加剧,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一现象以“买一赠一”的方式传入内地,将期房制度与投机性交织在一起。
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成为全国炒楼的热点,然后直接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扩大。在90年代初,一家海南的开发商以1600多万的价格购地,仅用10个月的时间制定了一份楼盘效果图,然后将土地和图纸卖出,获得了数千万元的利润。
这种短期内的高利润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涌入市场,但这种投机性的炒楼花导致了房价不断上涨,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秩序,甚至引发了泡沫经济,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房地产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许多房企也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支柱。考虑到房地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房地产业和相关产业所占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占总GDP的20%左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