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吃过晚饭后我打开手机上的微信,意外地发现有人申请加我的微信。于是,我好奇地点开一看,发现是本地的微信号,心想:或许是哪个学生的家长因为在手机上储存了我的手机号,微信平台向他(她)推荐了我的微信号吧?拒绝的话觉得有点不近人情,便同意了对方的申请。
两人成为微信好友后,对方告诉我她是小朱的母亲陆女士,目前已经退休在家,闲来无事,便想到加我微信跟我聊聊。
小朱是我以前在乡下工作时的学生,虽然他已经毕业20年左右了,但他们母子俩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方面是因为小朱的父母都是聋哑人,还有一个原因是当年我住在小镇上时,小朱的母亲陆女士经常来我家串门。
当年,小朱是班上一个中不溜秋的学生,文静懂事,从来不给老师添麻烦。
小朱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他们是聋哑学校的同学,因为同病相怜,最终走到了一起),在镇上的一个服装厂工作。
听小朱的母亲说,小朱的外公也是一名老师,在邻镇一所初级中学教书。
陆女士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只要一有空,她便会来学校询问儿子的学习情况。当然,她是个聋哑人,既无法听清我的话,也不能说一句话,只能发出“呜啊呜啊”的声音,所以,我只能用笔和纸跟她进行交流。
可能是她平时缺少跟他人交流,所以,一旦有人愿意坐下来用笔和纸和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她便会很享受这一过程,全然忘了时间观念。而且,我发现她写出来的好多语句都是不通顺的(这肯定是由于长时间不与他人交流导致的)。
在学校里,我不仅要上课,还要批改作业,总不能连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不干吧?所以,我只能在纸上告诉她:我马上要去上课了(或者说“还有一大堆作业等着我批改呢”)。
见我委婉地下了“逐客令”,她只好站起身,向我道了声别,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后来,有一次陆女士在路上碰到了我老婆,问我们家住在哪儿,老婆便把我们家的具体地址告诉了她。
从此以后,陆女士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来我们家一次。她一来的话,我就啥也干不了,还得准备好一支笔和几张白纸。
由于平时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用纸和笔跟她交流,一旦找到一个“知音”,她便欲罢不能,完全没了时间观念。
很多时候,我只能老老实实地对她说,家里实在没有白纸了,今天的交流就到此结束。她这才心有不甘地起身向我们告辞。
记得小朱临近毕业时,陆女士还做了一件令我感觉难堪的事。
当时,教育局办了一个完全免费的初中实验班,校长说每个班级可以推荐一个贫困生就读这个实验班,希望我们几个班主任慎重推荐。
后来,我在班上排查了一下,发现女生小黄比较符合要求,因为小黄无父无母,是爷爷奶奶捡来的(爷爷奶奶一直靠捡垃圾为生)。
于是,我把小黄同学报了上去。万万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天后,校长找到我,说我班上有个父母是聋哑人的男生,他的母亲给教育局局长写了信,提出自己的孩子也想上这个实验班。
校长说,这封信中不少语句不通顺,但局长还是明白了家长的诉求。考虑到小朱家庭比较特殊,后来,教育局额外多给了一个指标。最终,小黄和小朱都被这所完全免费的实验班录取了。
陆女士告诉我,儿子从免费实验班毕业后考上了实验高中,后来,又考取了本地的一所大专院校。
如今,儿子已经在某保险公司工作了整整八年。由于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所以,在工作上取得了不少成绩。
说完,她还给我发来了儿子上台领奖的照片和荣誉证书。我真诚地向她表示了祝贺。
之后,陆女士又问我现在的家在哪儿,有空的话想过来坐坐。
这回可不能再把自己家的家庭住址告诉她了!否则的话,一旦她找上门来的话,我又得找出几大张白纸跟她没完没了地写字了!我算是怕她了!
想到这里,我便谎称自己住的这套房子马上就要卖掉了,至于新房子目前还没有装修好,待以后搬过去后再告诉她。
没想到她居然相信了我的不实之词,说以后乔迁新居后千万不要忘了把新的家庭住址告诉她。
我说肯定忘不了。这几个字发出去后,我的脸不由地一下子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