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份,深圳警方接到了一个特殊的案子,确定地址后几名警察赶往案发地,坐在车上的时候,他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打电话自称受害者的竟然是当地社保部门。
这可是一件难得的新鲜事,毕竟社保局是官方部门,在对待工作方面认真细致,他们又怎么会莫名其妙的成为受害者呢?
又究竟是谁有那么大的能耐,能够让社保局的工作人员都认栽呢?
案件回顾
据社保局的工作人员所说,他们在2016年11月份为一位男子办理了亲人过世的相应手续,并将该亲属名下的资金都转移到了男子的账户中。
谁知仅仅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有一位女人主动找上了门来。那名女子自称自己被人恶意销户了,还拿出了相应的身份证明。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社保局的工作人员一头雾水,他们只能够将这个案件转交给当地警方来处理。
警方也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新鲜事,他们赶紧联系了社保局所说的那位梁先生,询问对方是否做过其他人注销账户的事情。
谁知梁先生听后理直气壮的,像一个被冤枉的孩子那样大喊大叫,口口声声说民警欺负他没有权利,胡乱在他身上安放罪名。
而且梁先生表示自己一直是一位安分守己的好公民,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根本没有去过社保局,更不知道民警口中的金钱是怎么回事。
无奈的警方只能够要求社保局调出事发时的监控录像,计划用强而有力的证据,让梁先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谁知社保局的监控储存周期特别短,警方提出诉求的时候,事发当天的监控内容已经被覆盖了,没有办法再恢复。
好在警方在后续的搜查过程中,在梁先生身上找到了一张不属于他的身份证件,那张身份证件恰好是那个被注销的账户潘女士的。
同时社保局的工作人员还找到了事发当天的流水记录,确认潘女士社保账户中的所有金额都已经转入到了梁先生的账户里。
面对如此详实的证据,梁先生也不好再隐瞒什么,只能默默低下头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不过让人感到惊讶的是,潘女士明明还生龙活虎地在工作,为什么社保局会同意为他办理注销账户的申请呢?
社保局的工作人员听到这样的问话后,反而显得非常委屈。
他们说自己完全是按照相应的规章流程来办事的,并没有配合梁先生转移金钱的想法。
事情发生的时候,梁先生按照他们的要求提供了所有能够证明潘女士已经死亡的证件,他们自然不会再多此一举的去拨通潘女士的电话。
而且从当时留存的数据来看,梁先生确实拿到了真实有效的死亡证明书和相应部门开具的户籍注销证明。
对此梁先生表示,自己和潘女士的户口都在老家村里,但他们两个人常年在深圳一带打工,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家里小住几天。
附近的村里人对他们有所了解,因此梁先生回家办理手续的时候,大家也就没有再过多询问什么。
毕竟当地人的思想比较传统,很少有人会用这么不吉利的事情开玩笑。
更何况户籍注销的手续一旦办理,本人各方面的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要不是真的有这方面的需要,恐怕大部分本地人都不愿意到户籍注销的办公室里活动。
因此村里的干部只是简单的询问了梁先生,潘女士是如何去世的,随后就按照梁先生的要求给他写了一封死亡证明。
紧接着梁先生又拿着自己的户口本和潘女士的相关证件,到当地的办事处申请了户籍注销手续。
眼看着梁先生已经拿到了加盖了村里公章的死亡证明,办理户籍注销手续的员工自然不会过多为难他,很快就帮他通过了审核。
至于其他几个不太重要的材料,则是梁先生在网络上寻找了一些模板,然后自己到店里打印出来的。
为了让那些材料看起来更加真实,梁先生还又出钱做了几个假的印章。
那些印章并没有切实的鉴定手续,社保局的工作人员也很难鉴别出梁先生提供的信息是不是全都真实有效。
因此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只着重检查了死亡证明和户籍注销手续等需要官方部门办理的内容。
恰好梁先生提供的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所以社保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就按照具体的流程要求,直接注销了潘女士在社保局登记的账户。
因为潘女士已经拥有了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所以她在社保局缴纳的年限已经达到了享受福利的标准。
因此梁先生不仅领走了潘女士在账户中积攒的1万多元存款,还额外获得了本该属于潘女士的高达十一万多元的死亡补偿金。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了这样的事情,恐怕在场的工作人员都不会相信这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故事。
毕竟梁先生并没有使用什么高级的手法,只是简单的制作了一个证件,撒了一些谎,就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目标,还因此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要是潘女士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恐怕梁先生早就带着这些钱跑到其他地方逍遥自在去了。
到了那时,潘女士想要追回自己的社保账户就非常困难了。
潘女士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主要归功于她有一个非常负责任的老板。
虽说潘女士每个月能够拿到的工资收入并不算多,但那家公司一直坚持为员工按时缴纳社保。
2016年12月,潘女士的公司照常为名下的员工代缴社保。
然而很快负责缴纳社保的工作人员就发现,潘女士的账户一直提示存在异常,根本没有办法为她办理任何手续。
潘女士说自己那段时间一直在努力工作,下了班就回家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她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无奈的潘女士只能腾出了一个休息日,专程跑到社保局去调查情况。
起初潘女士还以为是公司在大惊小怪,直到听到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发言,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社保局的工作人员在看到电脑上显示的信息后,也非常害怕。
毕竟信息栏上明确写着潘女士已经在2016年8月17日死亡了,而且2016年11月份的时候,还有人为她办理了销户手续。
但潘女士还好端端的坐在自己的面前,甚至正一脸疑惑的看着自己。工作人员只能通知了自己的领导,让他来替自己解决这个大麻烦。
社保局的领导和潘女士在一起讨论了很久,最终一致认为是那个领走了潘女士账户存款的男人在从中作梗。
因为平时去那里办理销户手续的客人并不多,再加上潘女士前去调查的时间也比较及时,所以当时为梁先生办理手续的那名员工,还对梁先生有一些印象。
通过员工的回忆和描述,潘女士很快就意识到注销自己账户的男人就是她的丈夫。这也难怪,那个男人手里能够拿到潘女士的证件了。
不过既然潘女士和梁先生是夫妻,为什么潘女士不知道梁先生的所作所为,梁先生又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来领走潘女士账户里的钱呢?
这还要从他们两个人的感情恩怨说起。潘女士和梁先生是在1992年相识的,两个人在双方家长的帮助下见面并相恋。
潘女士是一个勤劳肯干的女人,在父母的影响下,她对自己的婚姻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只希望另一半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
梁先生的父母都非常喜欢潘女士这种勤劳能够持家的女性,多次明确表示希望潘女士做自己的儿媳妇。
但梁先生却在和潘女士接触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和潘女士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地方,并不愿意和潘女士继续生活下去。
那时梁先生的母亲身体已经很差了,母亲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在离世之前,看到梁先生成家立业的幸福生活。
杨先生担心自己直接拒绝和潘女士在一起,会让母亲的病情加重。他不希望母亲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只能选择暂时牺牲自己的幸福。
可以说梁先生在一开始和潘女士认识并结婚的时候,心里就带着很多不满的情绪。
因此他从来没有想过在结婚后和潘女士好好培养一下感情,而是一直用一种怪异的态度和潘女士相处。
梁先生坚持认为自己身为男人就是一家之主,潘女士并不是他的结发妻子,而是一个免费娶回家里做家务的机器人。
平时他从来没有体谅过潘女士的辛苦,反而经常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潘女士身上,让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梁先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反而始终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这个家离了他就没有办法继续运营下去。
实际上梁先生并不是一个有能力的男人,他和潘女士结婚后甚至没有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一贫如洗的状态。
反倒是任劳任怨的潘女士不仅要外出工作养家,还要在回家后处理好一家老小的生活需求,让家庭看起来更加干净整洁。
潘女士一个人养活六口人,结婚后的生活质量比单身的时候要低了不少。
梁先生始终心安理得的享受着这一切,还时常说潘女士的坏话。
梁先生的态度让潘女士心寒,实际上早在结婚后不久,潘女士就意识到了梁先生的变化,并产生了离婚的想法。
可惜当时人们的生活进程都比较快,潘女士和梁先生结婚后不久就怀上了孩子。
再加上潘女士的思想比较传统,当梁先生身上表现出一些小毛病的时候,潘女士还是愿意选择原谅对方。
等到梁先生逐渐变本加厉,甚至开始用暴力的方式欺负潘女士,成为几个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时,潘女士已经很难再从那样的家庭状态中脱离了。
潘女士一直觉得自己应该承担起母亲的责任,不能够让自己失败的感情影响到孩子们的成长。
就算丈夫是一个没有能力,甚至会给家庭带来负面情绪的人,她还是认为应该让孩子们体验到完整的家庭生活。
直到2016年6月份,家里的几个孩子都到了快要成人的年纪,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独立思想,潘女士才真实的意识到孩子们的需求。
几个孩子都非常贴心的告诉潘女士,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生活。
离开父亲不仅不会让他们感到伤心,反而能够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提供更多便利,让他们有面对未来的勇气。
潘女士已经为了几个孩子们忍让了大半辈子,也是时候去争取一下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了。
于是在几个孩子的鼓励下,潘女士总算产生了和丈夫分离的想法。
她们趁着梁先生不在家的时候,偷偷打包好了自己的行李,一起搬离了那个给他们留下了许多可怕回忆的地方。
离开了可怕的梁先生后,潘女士和几个孩子们都觉得心情舒畅,人生也变得自由快乐了许多。
因此他们再也没有回过之前那个家,还更换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彻底从梁先生的世界里消失了。
梁先生并没有长期工作的经验,离开了潘女士的照顾,他很快就陷入到了生活的困境中,甚至连吃饭的钱都没有。
或许正因如此,梁先生才产生了报复潘女士的想法。
他在家里翻找出了一张潘女士遗留下来的证件,然后就利用那份证件去注销了潘女士的社保账户,打算借着潘女士攒下来的钱为自己养老。
好在潘女士及时发现了问题,这才没有让梁先生的如意算盘顺利实现。不过在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潘女士心里还是有许多害怕的地方。
潘女士说自己没有办法时刻关注社保情况,社保局的工作人员显然要为这场风波承担一定的责任。
要不是他们在没有查明情况的时候贸然注销账户,梁先生也不会凭借自己拙劣的造假手段得逞。
案例分析
最终这件事情被移交给了深圳宝安区的法院处理。
法院的工作人员认为梁先生私自伪造官方证件,并且恶意冒领他人账户中的财产,性质十分恶劣。
因此他们按照相应的法律要求,对梁先生进行了罚款以及5年有期徒刑的处罚。
同时当地的社保局也在短时间内恢复了潘女士的社保账号,将账户内被扣除的金额重新恢复到了梁先生办理注销前的状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