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好,我是土木小生。
我本人是2008年进高中,2011年毕业,至今为止高中毕业已有12年了,这次中秋、国庆假期,恰逢高中母校举办校庆活动,需要统计校友通讯录,可以看看从同一个高中出来的同学们,在毕业12年以后发展如何了。
目前我只拿到了同一届其他班级的数据,有效样本39个,我按照工作情况大致分了三个大类:体制内、国企、民营企业,主要分部如下:
体制内13人,占比33%,这一部分都是公务员编制,往上到省厅,往下到乡镇,但全部都是公务员编制。
国企14人,占比36%,这一部分包含了银行、高校、初高中老师以及其他常规国企。
民营企业12人,占比31%,包含民营企业、自主创业、私人企业等公司,这些公司有大有小,大到上市公司,小道几个人的工作室,但按性质来说还是算民营企业吧。
2
体制内的这一批,基本上充分展现了“学而优则仕”的优良传统,当年高中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那一批大部分都考公了。
有在中国人大本硕连读,拿下注会+司法考试+导游证,最终上岸到某沿海省份省厅单位的,入职就是副科待遇,熬个五年十年升个副处,下放到地级市,妥妥就是市局一把手,保守估计打败全国90%的人。
也有大学毕业考回家乡县城下属乡镇的,在县城的也不少,这一点小生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不少同学毕业后都回了家乡城市,但小城市经济发展并没哟那么发达,所以基本上都是进体制,考公考编是第一选择。
之前看到一个说法:人的阶层,在高考那一刻其实就已经决定了:全国顶级名校的,毕业就去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普通985/211的,就去新一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再到普通一本的,就去地级市和县级市了,以此类推。
起码从体制内这一波同学的情况来看,基本印证了上述说法。
3
国企这一批,女孩子进银行和高校的比较多,男生去的单位就工作性质来说可能稍微辛苦一点,会有些外业工作,比如电网,工程单位。
也说明女孩子大部分更追求稳定,相对来说选择的工作岗位会平稳一些,升职加薪什么的不那么重要,而男生不管到哪里都是以先苦后甜的态度出现,就算是关系户,也是从基层做起,只是升迁速度会快很多,下基层锻练几年,到28岁往后就往机关调动。
这个应该跟社会的普遍认知有关,当然也跟家里的安排有分不开的关系。
去民营企业的这一批,那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了:有艺术生自己开办艺术培训机构,年入几百万,买公寓一买就是好几套的;
有在房地产公司从普通置业顾问做起一路做到区域营销总的,听说一年挣的钱顶一般人十年;
也有回到家乡的乡镇企业里面工作,每个月拿着几千块工资看着不高但基本上衣食住行都不愁幸福感很高的;
自主创业的只有四个,而且创业之路非常艰辛,基本上都经历过失败,现在看着光鲜亮丽,其实都是苦过来的。
4
当年我们那一届一共20个班,按平均70人/班来算是1400人,那这39个样本当然是不足以代表全部同学的,只能说大概推测吧:总体的分布大概是三分之一考公考编,三分之一进银行学校国企等单位,剩下三分之一在市场上野蛮生长。
而且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一个的占比会越来越多,毕竟,坑位就那么些,优中选优的情况下,竞争也愈发激烈,拼的不仅仅是能力和学历了。
在高考结束12年,大学毕业8年后,到了30岁出头的年纪,大家也慢慢都有了结局,或者说有了稳定的生活,后面的发展路径基本明了了。
我不敢说在省厅的公务员发展前景一定比在乡镇的要好,也不敢说去了高校当老师的幸福感就一定比在家乡私人企业打工的要强,只能借用字典里面的一句话: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PS:特意看了一下在工程行业的,毕竟当年土木工程专业可是最热门的专业了,结果一个在电网(姑且算是工程类)、一个在中核、一个在一家成立没多久的民营企业,前面两个都算是基本脱离工地的范畴了,最后那个应该还是在项目层历练。
也可能这是个文科班的原因,过几天看能不能找到理科班的通讯录吧。
嗯……总的来说,当年读高中时学习成绩好的那一批,现在从事的工作都是社会普遍比较认可的好工作。
有事没事建议大家也看看自己当年的那些同学现在都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找找差距,找准自己的定位,不想躺平的就奋起直追,不想太累的就好好享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