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被列入2A级致癌物,长期食用会致癌?我们到底还能吃吗?
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每天接收精彩内容、看到不一样的故事牛肉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一种肉类,它富含优质的蛋白质、铁、锌等营养素,对增强体质、补血养气、强健筋骨等有很好的作用。
但是,你可能也听说过,牛肉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A级致癌物,长期食用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尤其是结直肠。
那么,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我们到底还能不能吃牛肉呢?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小编搜索了网络上关于牛肉致癌的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和分析,为大家总结了以下的内容。
希望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大家能对牛肉有一个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牛肉为什么被列为2A级致癌物?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2A级致癌物并不等于一定会致癌的物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定义,2A级致癌物是指“有限证据表明对人类致癌,充分证据表明对动物致癌”的物质。
也就是说,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了牛肉与癌症的关联性,但在人类研究中还没有得到确切的证实。
那么,动物实验中发现了什么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发现:
一方面是牛肉中含有一种叫做Neu5Gc的糖分子,这种糖分子在人类体内会引起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基因突变和癌细胞增殖。
这种机制在2014年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发现,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
另一方面是牛肉中含有一种叫做BMMF(bovine milk and meat factors)的物质。
这种物质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细胞中被检测到,并且与局部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
这种机制在2021年由诺贝尔奖得主楚尔·豪森等科学家发现,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
以上两种机制都是基于实验室水平的探索,并没有在大规模的人群研究中得到验证。
而且,牛肉与癌症的关系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牛肉的种类、部位、加工方式、烹饪方法、食用量、食用频率、个体差异等。
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牛肉就是致癌物,而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证据和因素。
牛肉真的会导致结直肠癌吗?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每年有近20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结直肠癌,其中约70万人死于该病。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重因素有关,其中饮食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根据IARC的评估,每天摄入100克红肉(包括牛肉)会使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17%。
每天摄入50克加工肉(如香肠、培根等)会使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18%。
这一评估是基于800多项流行病学研究的综合分析得出的,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吃牛肉就一定会得结直肠癌,而是说吃牛肉会增加结直肠癌的相对风险,而不是绝对风险。
什么是相对风险和绝对风险呢?相对风险是指两个群体之间发生某种事件的概率之比。
比如吃牛肉的人和不吃牛肉的人得结直肠癌的概率之比。
绝对风险是指某个群体发生某种事件的概率,比如吃牛肉的人得结直肠癌的概率。
相对风险只能反映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而不能反映实际发生事件的可能性。
绝对风险才能反映实际发生事件的可能性,但它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性别、遗传、环境等。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人每天吃100克牛肉,他得结直肠癌的相对风险是1.17倍。
也就是说他比不吃牛肉的人多了17%的可能性得结直肠癌。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得结直肠癌的绝对风险就是17%,而是要看他原来得结直肠癌的绝对风险是多少。
如果他原来得结直肠癌的绝对风险是5%,那么他吃牛肉后得结直肠癌的绝对风险就是5%乘以1.17,也就是5.85%。
如果他原来得结直肠癌的绝对风险是0.5%,那么他吃牛肉后得结直肠癌的绝对风险就是0.5%乘以1.17,也就是0.585%。
可以看出,相同的相对风险,在不同的绝对风险下会有不同的实际影响。
因此,在评估牛肉是否会导致结直肠癌时,不能只看相对风险,而要看绝对风险。
而绝对风险又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性别、遗传、环境等。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说牛肉会导致结直肠癌,而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做出合理的饮食选择。
牛肉还有哪些其他的健康风险和益处?除了结直肠癌,牛肉还可能与其他一些健康问题有关,比如心血管疾病、痛风、肥胖等。
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牛肉中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胆固醇、嘌呤等物质所致。
过多地摄入这些物质会增加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尿酸的水平,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痛风发作等。
当然,牛肉也有很多对健康有益的成分,比如优质的蛋白质、铁、锌、硒、维生素B12等。
这些成分对于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贫血、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等都有重要作用。
而且,牛肉中还含有一种叫做共轭亚油酸(CLA)的物质,它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癌和减肥等作用。
因此,在评价牛肉的利弊时,不能只看它的缺点,而要看它的优点。
而且,不同种类和部位的牛肉,其营养成分和卫生条件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草饲牛肉比谷饲牛肉含有更多的CLA和ω-3不饱和脂肪酸,这些物质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而且,草饲牛肉比谷饲牛肉更少使用抗生素和激素,这些物质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在牛肉的部位方面,一般来说,瘦肉比肥肉含有更少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更适合减少心血管风险。
如何科学合理地食用牛肉?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牛肉并不是一种绝对有害或绝对有益的食物,而是一种具有双重性质的食物。
它既有可能带来一些健康风险,也有可能带来一些健康益处。
因此,在食用牛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优质的牛肉
尽量选择草饲牛肉,或者标明无抗生素无激素的牛肉。
在购买时要注意牛肉的颜色、气味、质地等特征,避免购买变质或污染的牛肉。
在保存时要注意牛肉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牛肉受到细菌或真菌的侵害。
2、控制适量的牛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周摄入的红肉总量不应超过500克,其中牛肉的比例不应超过一半。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痛风、肥胖等问题的人,更应该减少牛肉的摄入量,或者选择更瘦的部位。
3、采用健康的烹饪方法
尽量避免高温、长时间、干燥的烹饪方法,比如烧烤、油炸、煎炒等。
这些方法会导致牛肉中产生一些致癌物质,比如多环芳香烃(PAHs)和杂环胺(HCAs)。
更好的选择是低温、短时间、湿润的烹饪方法,比如水煮、蒸、焖等。
这些方法会保留牛肉中的营养素,同时减少致癌物质的生成。
4、搭配合理的食物
在食用牛肉时,要注意与其他食物的搭配,以达到平衡和调节的效果。
比如,可以与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蔬果搭配,以促进消化道的蠕动和排毒,同时抵消自由基的损伤。
也可以与富含钙和镁的食物搭配,以降低尿酸和胆固醇的水平,同时缓解肌肉和神经的紧张。
结语牛肉是一种受到很多人喜爱的食物,它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素。
但是,牛肉也不是一种完美无缺的食物,它也有可能带来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影响。
因此,在食用牛肉时,要有一个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既不能盲目拒绝,也不能过分迷恋。
而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优质、适量、健康、合理的牛肉。
并与其他食物搭配,以达到营养均衡和健康促进的目的。
通过对这以上内容的阅读,想必大家已经对牛肉有一个更清晰和客观的认识,也能更好地享受牛肉带来的美味和快乐了。
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于牛肉或者其他食物的问题或想法,欢迎随时在评论区交流。
最后祝大家都能远离癌症,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