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天津,人口两百万,是当时华北第二大城市、工商业第一大城市,地处水路要冲,西邻北平,东接渤海,自古就有“京畿门户”之称。平津战役时,国民党军天津守将陈长捷在原有工事的基础上,大肆修筑环城碉堡群,号称大天津堡垒化。可就是这样一座重要城市,却在29小时内就被东北野战军攻克。
大势已去,军无战心
1949年1月14日,人民解放军对拒绝接受和平条件的天津守敌发起攻击。此时,淮海战役已经结束,实际上由杜聿明指挥的数十万国民党嫡系精锐部队覆灭,国民党军在长江以北的重兵集团只剩下胡宗南集团的20余万兵力可以勉强调动,但远在陕西关中地区,远水难解近渴。
天津城两侧的北平和塘沽虽然都驻扎重兵。但随着新保安、张家口等地相继解放,华北野战军两个兵团参与围困,北平城根本无力东顾;东面塘沽港方向的第17兵团数万部队虽然暂时安全,但该兵团的司令官侯镜如已经将指挥部搬到了军舰上,随时准备南逃,根本不打算也无力增援天津。
部队东挪西调,撤守摇摆不定
天津城虽然地位重要,但驻守的国民党军并没有死守的打算。当时天津城内第62军、第86军、第94军都是中央系部队,面对华北地区日益紧张的局势,这3个军的军长无时无刻不希望撤往塘沽,然后从海上南撤。但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却来自晋绥军系统,还是傅作义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老同学、抗战期间的老部下,坚决反对南撤。
正是在傅作义和陈长捷的坚持下,第62军、第94军被调走,向西解救被围困在新保安的第35军,但部队经平绥铁路刚刚到达南口,新保安就被华北野战军攻占,这两个军就一直滞留南口,直到东北野战军要全面包围天津时才匆忙往回走,但返程的军列刚刚通过杨村附近的铁路桥,大桥就被炸断了。最终第62军、第94军仅一半部队撤回天津,另一半不得不撤往北平。
守方兵力不足,攻方火力强大
天津城被完全包围的时候,城里仅有第86军保持了3个师的完整建制,加上第62军、第94军的3个师,两个保安师、1个警备旅等其他地方部队,勉强能够凑出13万部队,武器装备也严重不足。这比辽沈战役初期范汉杰据守的锦州兵力还少2万,但需要防守的城区却比锦州大10倍。
为了攻击13万守军据守的天津而言,东北野战军投入了5个野战纵队、22个师共34万人。参战的山炮、野炮、榴弹炮等538门,还有30辆坦克和16辆装甲车担任先导。如此强大的火力和装甲配备,对于长期装备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军队来说,阵容是相当豪华的。
负责指挥攻打天津的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自信的声称:30个小时内拿下天津。最终,攻城部队提前1个小时完成了任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