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孩子抑郁站上四楼阳台,母亲上来几巴掌,第二天从顶楼跳了

分享至

近日,一位网友在网络上曝出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

事情发生在江苏昆山。在某小区住宅楼四楼的阳台,一个患有抑郁症的女孩站在阳台外面想要自杀。被人发现后,很快就报了警,救护车和消防车都及时赶到。

没过多久,女孩的母亲也出现在阳台上,大家都以为母亲是来劝说孩子的。

但是没想到,这位母亲接下来的举动让在场的人非常震惊。面对想要轻生的女儿,她不仅没有出言安慰,反而还当着众人的面打了女儿几个巴掌。



两人拉扯一番,女孩被母亲带了回去,最终没有轻生。

看到女孩没有事,围观的人都松了一口气。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就传来了女孩从顶楼跳楼自杀的消息。这一次,女孩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消息传到网上,网友纷纷对女孩的离世表示惋惜。

有人指责女孩的母亲,认为母亲那几巴掌是压死女孩的最后一根稻草。

也有人替母亲说话,认为母亲为孩子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她可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变成这样,所以才导致情绪失控。



其实,如果一个人不是已经无法承受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压力,是很难做出轻生的选择的。女孩出现了轻生的倾向,就已经证明她的心理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在这个时候,她的世界已经被黑暗包围,需要的是亲人的理解与支持。

但是她的母亲却没有这么做。通常来说,在看到女儿表现出轻生的倾向时,母亲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以一种更加温和的方式去劝解孩子。

可是这位母亲却采取了一种非常激烈的方式,可想而知当时女孩的内心有多么绝望。

很多人不能理解母亲的行为。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孩子在商场里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父母却拒绝为他购买的时候,孩子这个时候可能会坐在地上撒泼打滚,引起父母的关注。

在这个时候,父母就会产生一种非常丢脸的感觉,有些父母会选择顺从孩子,有的父母则会对孩子进行打骂。

除了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外,选择对孩子进行打骂的父母还想要用这种方式挽回自己的颜面。因为他们认为,孩子的行为丢了他们的面子,让他们感到难堪。

这位母亲可能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心理,才做出了这种十分具有争议的举动。但是这种类型的家长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需要被尊重。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了著名的层次需求理论。他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按照金字塔的排列方式分为五种,由下到上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也就是说,虽然孩子并不是成年人,但是他们也同样需要获得他人的尊重,尤其是和自己关系非常亲近的亲人或是朋友。

母亲打在女儿脸上的这几巴掌,不仅让女孩在大庭广众之下失去颜面,还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女孩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母亲并不爱我,母亲也不关心我。



事实上,如果这位母亲对抑郁症有所了解,如果母亲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她其实是很难做出这种举动的。

近几年来,因为抑郁症选择轻生的人不在少数,这里面有很多普通人,也有一些为人所熟知的明星。

每次出现类似的事件,和抑郁症有关的文章就会再次谈起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让人们再次了解抑郁症,向人们科普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