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分内外
无界相生
浮现历史的记忆
传统与现代在此刻交融
武汉museum国际无界艺术馆
里分之于武汉,恰如胡同之于北京,石库门之于上海,是城市无法割舍的文化标签,是一座城市历练百年的精髓。汉口独特的租界历史,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东西并融的街景风貌,穿梭在街头,看建筑立面上中式窗花与兽式拱顶相映生辉,传统戏台与洋务钟楼巍然耸立。
坐落于京汉大道三阳路段,在寸土寸金的汉口地界,武汉museum国际无界艺术馆的出现无疑成为城市精神的现代丰碑。步入其间,汉口的百年风华顷刻重现。在这里,历史时间被具象化,这座城市的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在包容古今、贯穿东西文化的武汉江滩,水相设计以现代语汇再现里分风貌,撷取传统合院水平伸展的调性与西方垂直聚落的生长形态,拆解、打乱水平垂直向度,重新拼组能凸显里巷关系的当代城市空间,用现代艺术重塑这座充满文化积淀的地脉。
老汉口的旧梦与新生
汉口的里分是近百年民居文化的一个缩影。自汉口开埠之后,西方低层联排式住宅和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建筑相结合,形成的一种聚落形态,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独属于这座城市的历史标本。
设计师自长型基地中轴处,画出贯穿空间的挑空廊道,左右搭接尺度不一、体量向上的垂直村落,推拉、打散、重组形成错落的立体空间。一楼廊道扮演人流聚散的情感脉络,象征里分的「街」,不仅供大型装置或艺术行为演出,到访者亦能游走观看不同展区,独处时自若、集合时自在。
设计师拆解传统合院对称形制、打乱排序,将拱顶、钟楼、阳台等意象简化为几何体量的进退面与开口。结构看似随意搭接、创造不稳定的趣味性,却呈现了里分容纳生活而不断衍生、延伸的街景。
为了增强体量搭接、挑空等视觉稳定感,整个空间内部墙面满铺质厚的洞石。其表面经特殊处理保留孔隙及边缘不尽笔直的切割线,恰如时间对建筑的消磨与积累。
楼梯串联垂直街坊并分解成不同段落,巷弄被打散、翻转成立体交织的网络,引导人拾级而上,或在平台廊道漫步寻找下一段桥梁,到访者在此恣意漫游。空间中极大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让无论身处不同的场域或不同空间维度的人们,都能产生视线交融,错落的方式保留了老里分街坊内人们的交流情怀。
戏码头的折叠记忆
戏码头,则是武汉人的日常,老武汉当地街头巷尾充满了艺术人文的戏台。设计师以武汉的文化资产、曾经名角云集的“戏码头”为灵感,将一楼大街设定为开放性舞台,不仅能延伸到户外表演区,观者自各街角外出观赏参与,也体现戏码头凝聚街坊的动态文化。
二层架空的宽阔平台以阶梯作为观戏落座区,可观看在任一角落开启的行为艺术,打破传统表演与观赏的静态距离,藉由互动互望,演绎回味江滩人文情怀。
身处阶梯教室,自然与历史回音交相辉映,到访者于此倾听时代的声音。也许是武汉街市的嘈杂吆喝,也许是摇滚江湖的律动节拍,更或者是涓涓流淌的长江水……思绪摇曳在武汉历史文化的不同回响中。
从前里分民居常用的砖墙屋瓦元素,经过设计师的稍加改造,变成垂直展开的壁面装置,用现代抽象的手法将城市记忆碎片藏于现代建筑的折痕中,让故人们与之重逢,心生波澜,让后辈们与之相识,心生欢喜。
在二层儿童游乐区,设计师并未选择色调鲜艳的惯常手法,反而以全局观将此统一纳入里分街廓,以多层次阵列布局让空间变得可探索,孩子们穿梭其中,仿佛回到巷弄里的童年。
孩童了解世界直观且形象,善于通过色彩与几何线条感知事物。设计师从蒙德里安的绘画中汲取灵感,在装饰柱造型上施以三原色模块拼接,同时增添玩乐的互动性,模块抽离时柱体灯灭,当模块全部回归柱体时灯亮,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其好奇心。
里分街景的重构再现
沿着一层街巷步入后方区域,老里分的街景历历在目,垂悬的长柄街道路灯、随意摆放的沙发、自由散落的坐椅……彷佛人来人往,散开又聚集的状态。设计师在软装选择上强调家具的可拆解、自由重组的可能性。空间的陈列上呼应时空记忆中的色彩,物件多选用古朴的武汉民居之物,亦是一种对人文的思考。
卡座区域彷佛深入到了街景的后巷,宁谧而幽静,如同自家庭院外小聚落的感觉。一层凹入的并列卡座如里分比邻而居。各自深邃的门户,居民在厅前小憩串门子,听戏或闲谈,喧闹交织。
二层深度洽谈区的软装设计和一层相呼应,砖红辅以典雅的灰棕色调。设计师为了更能彰显建筑空间的气质,在沙发的选材上采用与建筑材料相同的洞石,丰富的肌理在和煦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粼粼波纹。
层层秩序分明的矩形门洞引导视线对焦空间尽头,VIP室内对景处一把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躺椅映入眼帘,闪耀着现代主义的光芒。有现代,有过往,在这处包容的空间里相互交织出迷人的多样性。
艺术东西的人文刻录
武汉风华千年历史写下一座长江,韵味犹存。长江为武汉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文化融合与贸易往来,二层的艺术装置《时代·环》以细水呼应长江与汉口意象,体现东方绵长的自然之美。设计师收录了武汉独有的声音与影像,有汉江水潺潺的流淌之声,有老街的四时之景等,这些蕴含着人文精神的抽象景观提供了一种体验武汉文化的感官载体。
走近莫比乌斯环,在循环影像的张力中感受似水般文化浸润入心。LED屏幕交织当下与历史的曲线,内及是外,外及是内,是一种心灵的交互。当你走入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当下即可与之共鸣。
拾级而上,三层艺廊展厅内陈列着武汉当地收藏家的藏品,这些携带记忆的载体蕴含着他们与里分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情感连结。抬头望向天井,阳光倾泻,倏忽间感慨溜走的时光好像回来了。
百年前的城市记忆通过设计语言被唤醒,整个室内彷佛一件大型雕塑品呈现在空间里,这座建筑作为城市的记忆标本,牵引着历史与现代,以人文建筑再现,重拾武汉的音符与影像、重拾武汉的优雅。
项目名称 |武汉museum国际无界艺术馆
项目地点 |湖北 武汉
主创设计师 |李智翔
项目面积 |1340㎡
李智翔
水相设计总监,李智翔从事设计迄今十余年,作品揉和极简与幽默,毕业自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室内设计硕士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建筑研究。带着艺术、人文、哲学的思考,他喜欢在规则的例外对既有秩序重新定义,在不可预知的不准确性下发现惊奇。
水相设计成立于2008年的水相设计Waterfrom Design跨足室内与建筑领域,秉持设计应如“水”的初衷,纯净、有机又多变,本质上保持其原有的简洁性,意念上展现无框架的可能性。 案例强烈的故事主轴与深层文化意义,不仅架构空间主体的完成,赋予主体外无形的艺术价值。
监制 | 李烨
文 | Manni 摄影 | 一千度视觉、吴鉴泉
图片版权 | 水相设计
编辑 | fun 运营编辑 | Han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