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九十年代女乒单打排名第一的是邓亚萍,第二名就是乔红。相比于邓亚萍,乔红显得更加低调,不显山露水,却一次次将奥运冠军、世锦冠军收入囊中,还与邓亚萍合作拿下过两枚女子双打奥运金牌。
乔红是中国乒乓球界一颗不甚耀眼的巨星,因为她光芒内敛,却丝毫不影响炽热。到如今,乔红已经54岁,退役二十多年了,但她的事迹依然激励着很多人。
毫不夸张地说,乔红的乒乓之路,是一条天才与执着铺就的璀璨大道。
1968年,乔红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她没有出生于什么乒乓世家,亲戚朋友也没有爱打乒乓球的,在七岁以前从未接触过乒乓球。
七岁时,乔红被送到了南垸坊小学上学。当时国内非常流行打乒乓球,虽然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乒乓球,但是乔红多多少少也听说过其大名,所以心中也是有一些兴趣的,不过毕竟小孩一个,也没什么选择的机会。
直到几个月后,体育老师王德谦组织了校内乒乓球队,招收有天赋的学生进队进行乒乓球训练。
这个建议是他一个朋友提出的,他的朋友严方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乒乓球迷,自己玩着不过瘾,就建议王德谦拉一个小学生球队,他可以帮忙教学。
队伍刚刚建成,没什么条件,只有两个乒乓球石台、几块砖头拼成中间的球网,老师们自掏腰包买了几对球拍,就这样开始招生了。
乔红对这个球队蛮有兴趣,于是主动报名了。王德谦见乔红身材很匀称,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其他学生强,当即就相中了她,招收她进了队伍。
小孩子个子矮,乒乓球台能达到他们的胸前,根本没法开展训练。于是王德谦请了帮手偷偷把球台的腿锯断,以适合她们的身高,为此没少被校长说道,但是他只是嘿嘿一笑。
好不容易找齐了队员,准备好了条件,王德谦就带领他们从零开始学习乒乓球。王德谦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虽然只是初学,又是小学生,却丝毫不手下留情。
从一开始,王德谦的标准就很苛刻,一个发球动作要学习一星期,他点头了才能进行下一项。基础动作的学习就花了半个学期,之后开始练习技巧。
王德谦反复强调,用脚尖着地,能够更好地发力,更灵敏地应对来球。所以他给学生的脚后跟涂上铅笔粉,如果有谁的脚跟着地,铅笔粉就会沾到地上,王德谦就会严厉地吵他一顿。
不过严方起是一个很和蔼的人,每次都是他来打圆场。两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效果倒是不错。短短一个学期,队里的成员都成了乒乓球小将。
其中还数乔红最出色,同学中没有人是她的对手。如果不是身高限制,说不定王德谦也难以打败乔红。
乔红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是因为她天赋足够,匀称的身材让她非常灵活,柔韧性高的同时兼具爆发力,接球、发球都非常及时。
二就是乔红很拼。其他人都是把乒乓球当作玩乐,唯独乔红像学习英语数学一样认真刻苦。小学的作息比较轻松,九点熄灯,乔红能一直练到晚上十一点,再悄悄跳墙跑路。
乔红的成绩很好,很受老师们的重视。当时以她的成绩,完全可以保送到一所不错的中学,班主任担心乔红打球影响学习最后失去保送的名额,所以找到了乔红的母亲,希望她可以劝导乔红放弃乒乓球。
但是这一次他们都非常意外,素来乖巧听话的乔红第一次愤怒地反对了。但乔红也不是完全不讲道理的孩子,经过协商,乔红必须一直保持一个不错的成绩才被允许打乒乓球,一旦成绩下滑,她就得暂时放弃乒乓球。
乔红就这样一边练习乒乓球,一边兼顾学习,最终参加了全国业余体校的乒乓球单打比赛,并且取得了第二名。
这样优异的成绩,是王德谦和乔红都没有想过的。起初也只是因为兴趣、强身健体,如今有这么好的发挥,完全是乔红的执着与优秀。
1980年,省队将乔红招走,准备进一步培养乔红,让她迈向更大的舞台,成为一名职业乒乓球运动员。
但是乔红在省队足足待了七年之久。她曾经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并不适合当一名乒乓球运动员,但是本能的执着还是让她坚持了下去。
七年时间里,乔红不断打磨自己,除了乒乓球的技术以外,她还需要锻炼很多东西,比如韧性,更重要的,是好胜心和自决力。
其实以前乔红虽然优秀,但是没什么主见,除了坚持乒乓球之外,几乎对教练和家长言听计从。
有一次,她参加区里的乒乓球比赛,一路过关斩将打到了四强。就在她准备击败对手进入决赛的时候,教练找到她,让她这场比赛输掉,把冠军让给对方。
乔红当时眼睛就红了,她生气地质问为什么,但是教练没有给她什么答复。乔红虽然感到很可惜,但还是让掉了这场比赛。
失去了角逐冠军的资格,乔红只能和另外一个人争夺季军,但是此时她已经无心比赛,很快败下阵来。这样,原本板上钉钉的冠军,只拿了个第四名。
乔红很愤怒,但是当时她迫于压力只能答应。从那以后,乔红就暗暗发誓再也不要让什么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她要努力争夺。
在这七年里,乔红也接受过许多暗示,要她让这个让那个,但是她一概不理。
而且乔红本身也有一些问题,比如怯场。每次队里好不容易请到国家队的教练给乔红把关,乔红就紧张的手抖发挥不好,导致迟迟进不去国家队。
当时与乔红一道在湖北队训练的还有胡小新和陈静两人,她们三人并称“三剑客”。后来这两人陆续进入了国家队,唯独乔红始终在省队陪着教练冯梦雅。
乔红的父母有很多朋友知道乔红在省队打乒乓球,第一年问的时候,他们满脸自豪地说“进入省队了!”
第二年、第三年还能这样,但是后来就比较尴尬了,尤其是第五年、第六年,每当说起乔红,总会有很多人调侃,乔红的父母也只能回以笑脸。
但是乔红的父母依然对乔红充满信心。尤其是每次周末乔红回到家里,她父亲就会对乔红展开一场深刻的思想教育,每次谈话都要持续一两个小时,直听得乔红两眼发黑才肯罢休。
后来乔红回忆起父亲的教导,也觉得父亲说的都是正确的哲理,只是她当时完全听不进去。
1987年,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11月,全运会召开,乔红也参与了进来,拿到了乒乓球女子单打亚军。凭着优异的成绩,乔红成功进入了国家队,这一年也许是她转运的时候。七年等待换来了无限的成功和光辉。
仅1988年,乔红就获得了全锦赛、乒协杯团体赛和公开赛单打、团体赛四个冠军,一时间震惊体坛。人们不知道从哪里杀出来一员猛将,打法凌厉,应变沉着,完全不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菜鸟。
这就是七年沉淀带给乔红的底气。
1989年,乔红又获得三个冠军。其中有一个是和邓亚萍在世锦赛上拿下的双打冠军,这是她第一次与邓亚萍合作,也开创了两人雄霸乒乓球界的历史。
从这一年开始,邓亚萍牢牢占据女子单打第一名,乔红紧随其后位居第二,两人你追我赶,不相上下。这是“邓乔支配”的时代,其他人根本难以望其项背,只能坐看“神仙打架”。
事实上,乔红的实力完全不输于邓亚萍,之所以没有抢了第一,也许是乔红并不想为了这个名头和邓亚萍对抗,毕竟两人曾经是并肩作战的队友。
在接下来的数年里,乔红拿下了十几项冠军,还和邓亚萍合作拿了好几个冠军,成了老一代球迷心中的不败女战神。
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乔红和邓亚萍拿下了双打冠军,而单打冠军成了两人的总决战。最终乔红不敌邓亚萍,拿下银牌,队友与对手的宿命羁绊就是这么有趣。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乔红再次与邓亚萍合作支配比赛,夺得金牌,不过单打比赛中略逊一筹得到了铜牌。
这一年奥运会结束之后,乔红宣布正式退役。这是她加入国家队的第9个年头,累计夺得冠军数十个,让所有人牢牢记住了中国乔红这个可怕的名字。
退役的乔红选择加入日本松下电气公司,在日本国内参加乒乓球队,一方面继续自己的事业和爱好,一方面这里收入不菲,她年龄也不小了,需要攒些钱准备新生活。另一方面,长久的高强度参战让她有些疲惫,在这里可以放松点。
不过有意思的是,乔红在日本清闲日子过多了,居然感觉有些无聊,于是想找点事情做一下。再回去打球是不太合适了,自己退役多年,技术早就退步了,意识也跟不上。
于是乔红来到了华南师范大学,一边作为特长生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兼任学校的乒乓球助教。在学校里,三十多岁的乔红丝毫不显老,她特别喜欢穿一些卫衣、牛仔裤之类的衣服,非常有学生气,以至于有时候做自我介绍,说自己是60后,居然没人相信。
这位“神秘”的同学非常特别,虽然平日里她正常上课、参加活动,但是学校的老师、领导见到她都非常热情,经常有老师下课之后邀请她去自己家吃饭。
这些老师不为别的,就是图她是前奥运冠军,要么是想留个签名,更狠一点的居然想和乔红切磋一下球技。当时乔红虽然退役,但是大学生们都是看着她的比赛长大的,得知乔红同学居然是电视上那个“乔红”,顿时兴奋得不能自已。
好在有老师们的劝说,同学们才放过乔红一马,不至于天天围着她。大家都很有分寸,直到乔红来到这里没有什么说话的朋友,于是很多人都愿意陪乔红一起上课、吃饭,周末大家聚餐、做运动,非常热闹。
乔红是个非常善于营造热闹氛围的人,有她在,就不愁没话说,不怕没事情干。乔红的个人魅力让她在年轻人中如鱼得水,每个人都很愉快。
后来乔红还担任过国家队的教练,不过她称不上是一个“好教练”。不是因为不好,而是因为“太好”。
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教练,心要足够硬,要舍得教训队员,给他们足够的磨炼。但是乔红显然不是这样的人,她一直都是一个心软的人。
训练的时候,队员总是抱怨太累了,不想继续训。每到这个时候,乔红总会挥挥手,让大家先散了休息。但凡能换个教练,都会坚持训下去,但是乔红总是不忍心这样做。
在残酷的竞争中,这种心软很致命。也许就因为今晚的疏忽,导致一个动作不够标准,失了一分,与金牌失之交臂。
在比赛之外,乔红是一个人人喜欢的细心、热情的大姐姐。乔红的队员们非常喜欢跟乔红一起吃饭,因为乔红特别自来熟,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只要跟乔红坐在一起,她就会不断地给人夹菜,催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