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北京市教委举行北京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意见》。
依据方案,计分的考试科目由此前的10门减至6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全市统一命题和组织、分区评卷,成绩以原始分数呈现。我仔细看了一下,简单来说有四大变化:
①中考科目变成六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道法,体育;
②小四门(生物地理化学历史)成绩分等级,供升学参考,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
③道德与法治闭卷考改为开卷考;
④除体育外其他成绩全部安排在初三。
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变成考查项,道德与法治也变成开卷,显然北京中考改革重实践,应用与应试并重。考试科目从10门减少到6门,很多人欢欣鼓舞,一下子减少了4门确实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似乎也体现了“双减”的意义。
然而也有些人不乐意了,史地化生降为“小四门”,这也意味着,在中考筛选机制不变的情况下,各科没有特别优异成绩,均衡发展的孩子将不再有优势,对数学、物理、英语等偏科的同学反而会更有优势。考试的科目越少,火力就要越集中,也就会越卷。
原来的小四门,比如地理,生物,化学,历史,孩子之间分差很小,最多5分左右。也就是说,成绩好的和差的,一般也就差2-3分,根本差距不大。对于成绩一般的孩子可以利用小四门缩小与学霸的差距。没有小四门,对头部孩子是好事,对中部孩子是噩耗,对底部孩子影响不大,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啊。
很多人想不通,跟道法相比,生物地理化学历史居然成了小四门!理科好的孩子没问题,文科好的可咋整,比如有的孩子数学不行,还指望小四门冲一冲,这下完蛋了!化学、生物、地理其实很重要,尤其在科研军事领域,北京中考改革重道法,弱化小四门有舍本逐末之嫌。
史地生化,初中或许可以随便应付,但高中选科是逃不掉的。除非把高考选科录取方式也改了,否则家长就等着掏钱找老师还得偷着补课吧。要改革应该一起改革,只改革初中,高中会更卷,除非高中乃至大学一起减负,要不然感觉起不到根本作用。
这么多年来一直喊着减负减负,其实是越减负担越重,就拿体育考试来说吧,自从体育进入中考总分后,就越来越重了,先是30分,后来是40分,现在是要70分。中考体育考试改革,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兴趣、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中感受运动的快乐,结果变成一件非常功利的事。
北京中考无论怎样变革,是否能真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最主要的是取决于以下四个最基本的刚性指标:中考普高录取率、中考优质高中录取率、高考一本率(特招线)、高考本科率。
这四个指标越高,无论中考怎样改革,学生学习的负担必然减轻,相反如果有任何一个指标较大幅度下降甚至全部下降,中考考试科目的任何变化也难以实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甚至还有可能不同程度加重负担。
尽管北京中考改革方案还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改革标志着北京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看北京,而北京的风向标意义重大。如果北京采取这种改革措施,那么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也只是时间问题,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