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监测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了解不同地区特定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和流行因素、分析不同地区特定人群艾滋病流行趋势,为艾滋病疫情的估计和预测提供信息、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汤后林研究员在《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2023年第7期 “推动艾滋病防治高质量发展”专栏发表《传承与发展 循证推进我国艾滋病监测工作高质量开展》,论述了在当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新的特点下,如何传承经典,开拓创新,循证完善我国艾滋病监测内容和方式,推进我国艾滋病监测及整体防治工作高质量开展。
文章指出,艾滋病病例报告、血清学监测和行为学监测是艾滋病监测的重要内容。1994 年以前我国艾滋病监测以病例报告为主;1995-1998 年形成了以艾滋病病例报告和血清学监测为主要内容的第一代艾滋病监测;1999 年至今在第一代艾滋病监测的基础上,开展行为学监测,将艾滋病和性病监测相结合,生物学与行为学监测相结合,进入艾滋病综合监测阶段。
实现病例报告的“准”,哨点监测的“灵”,专题调查的“实”和疫情估计的“真”是科学推进我国艾滋病监测工作高质量开展的本质要求。要从病例检测发现、重点人群监测和多学科专题调查、疫情流行水平研判、疫情传播风险评估、艾滋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这5个方面来循证推进我国艾滋病监测工作高质量开展。建立和完善艾滋病病例报告、哨点监测、专题调查、重点人群新发感染队列等艾滋病综合监测体系,为精准研判疫情流行和传播特征、制定防治策略、评价防治效果提供多维度支持。
(张广 中国疾控艾防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