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引言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全球四大类慢性病之一。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约1亿,知晓率不足10%;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达4.2%,4570万哮喘患者亟需规范治疗[1,2]。呼吸慢病的高患病率、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随访率是是我国重大疾病综合防控体系中亟需加强的“短板”。当务之急需提升呼吸慢病的“促、防、诊、控、治、康”六位一体全面肺健康照护理念,建立肺健康管理全过程规范意识和规范路径,促进实现呼吸系统疾病“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照护为中心”的转变。
“全面照护肺健康”这一管理理念对临床有哪些意义?又如何助力提升呼吸系统疾病的整体能力建设?人民网特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孙永昌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呼吸病学系副主任黄克武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申昆玲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副主任赵军教授,聚焦“全面照护肺健康”管理理念,分享相关内容。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不足,全面照护肺健康势在必行
黄克武教授指出,我国医疗资源存在总量不足、碎片化、不均衡、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防治水平存在差异,误诊、漏诊率高,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率不足,中国肺健康(CPH)研究显示,大量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未能得到有效诊断与恰当治疗[1,2]。
诊疗不足的后果可能十分严重。以公众关注度很高的哮喘为例,进入秋冬季节,天气干燥,许多哮喘面临疾病加重和复发的可能。重度哮喘虽只是哮喘患者中的一小部分,但却产生了大量的医疗费用,同时急性发作频率也远高于“轻度哮喘”的患者,部分重症哮喘患者即便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哮喘控制效果仍不理想,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情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3]。
与此同时,新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涌现。仍以哮喘为例,目前临床诊疗对个体化、精准化愈发重视,需根据患者病情、生物标志物,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生物靶向药的应用为重度哮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一项真实世界的研究显示,使用生物制剂的重度哮喘患者住院率仅为未使用生物制剂的1/7,可显著降低重度哮喘患者住院率[4]。
可以看到,我们其实有能力、有手段改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预后,那么面对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不足的现状,如何真正全面照护肺健康?
关注呼吸系统疾病发展全过程,做好规范化诊疗以照护肺健康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种类较多,具体到某一疾病,全面照护肺健康需要关注疾病的预防、筛查、治疗、管理等全过程,使患者得到更好的预后。
哮喘
黄克武教授以哮喘为例,指出要重视“轻度哮喘”患者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早期识别和诊断。“轻度哮喘”若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正确有效的管理控制,对于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疾病负担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临床中对于症状较轻、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应加强筛查[5]。
治疗方面,医患都要重视长期用药、规范治疗。一旦确立了哮喘的诊断,就应尽早开始规律的控制治疗。GINA指南目前推荐所有成年和青少年哮喘患者接受包含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控制治疗,以降低重度急性发作的风险[6]。
管理方面,应重视疾病的长期管理。整个哮喘治疗过程中需要连续对患者进行评估、调整并观察治疗反应,控制性药物的升降级应按照阶梯式方案选择[5]。
慢阻肺
关于慢阻肺,赵军教授提出,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LC-COPD)是一种常见的共病组合,肺癌和慢阻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在肺癌治疗过程中,慢阻肺可能会对相关治疗造成障碍。例如部分早期肺癌患者,可能由于慢阻肺导致的肺功能不全,失去手术根治治疗的机会;又如部分晚期患者,一部分抗肿瘤药物存在间质性肺炎风险,尤其是一些患者本身已经存在肺癌所致的相关症状的,再加上慢阻肺带来的肺功能损伤,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预后。
规范化的慢阻肺治疗与肺癌治疗相结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LC-COPD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应结合肺癌和慢阻肺各自的进展情况和严重程度、患者个体情况以及干预措施的优先级,制定相应的治疗和管理策略。临床上应遵循“癌肺同治”策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痰液稀释剂等,积极控制疾病,对于后期肺癌的治疗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7]。
如果能够更早期干预,积极采取一些相关预防措施,避免慢阻肺的形成,以保障患者在肺癌系统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并提升安全性,则是更理想的管理策略。
儿童哮喘伴上呼吸道感染
申昆玲教授表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导致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最主要原因之一[8]。当前流感季将近,更应重视哮喘患儿的管理,做好相关防治工作[8]。
对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首先需要重视非药物干预,包括戴口罩、洗手、保持距离等。药物防治方面,呼吸道病毒种类较多,例如感染流感病毒,应及时使用抗流感药物;呼吸道合胞病毒,国际上即将有单克隆抗体可以预防。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哮喘的急性发作,哮喘发作临床可表现为频繁咳嗽、喘息,或胸闷,或夜间咳嗽,此时需要针对性治疗哮喘,快速缓解症状。
我国在2017年就制定了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采用红黄绿的交通信号灯形式以指导临床的儿童哮喘管理。绿色表明哮喘控制良好,无咳嗽,无喘息,也能够正常运动,肺功能基本正常,此时患儿家长应知晓使用哮喘控制药物预防哮喘发作。如果遇到诱因如病毒感染,则需要在第一时间识别上述提到的哮喘发作表现,及时使用缓解药物,并且升级每日控制药物[8]。
在各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相关指南共识为疾病全过程搭建了规范诊疗的理论框架,那么如何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呼吸系统疾病领域未来又该如何发展?
呼吸系统疾病未来之路,基层医疗扮演关键角色
呼吸系统疾病的未来发展,首先需要强调领域内的前沿进展,呼吁从医生到患者,全民关注肺健康,提高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全程规范管理,探索数字化诊疗、药械、介入治疗等领域的呼吸创新方案的应用。
此外从理论到实践,孙永昌教授强调基层医疗是我国慢性病防治的关键领域,优良的基层诊疗环境不仅可以满足居民首诊治疗和常见病筛查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更有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患者的康复理疗及长期的健康管理。以慢阻肺为例,分级诊疗中,基层医疗机构在呼吸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管理中,不仅仅承担着区域内常见呼吸疾病的筛查,同时承担了首诊、治疗和转诊、随访患者教育等重要任务。上级医院更多的是解决基层处理不了的急重症患者,而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病情稳定后,也会建议转入相应的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由其继续进行患者后续治疗、疾病监测、康复指导,护理等服务。但是目前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许多挑战。
管理制度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对于传统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管理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慢病管理制度。但是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特别是慢阻肺,由于推动基层慢病管理时间相对较短,基层医疗机构对疾病的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经验较少,重视程度也有所不足。
药物配备方面,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吸入药物等,近年来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配备已经较以往明显提升,但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依然远远不够。
诊断工具方面,慢阻肺的诊断需要肺功能检查,不像糖尿病可以测血糖,高血压可以量血压。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仍缺少这样简便可靠的工具,所以在基层进行肺功能检测的难度也非常大。
基层医疗机构在慢病防控和诊治中是不可或缺的,但也正像孙永昌教授所言,目前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因此未来需要必须重视基层医疗的整体发展和能力提升。
要点小结
目前我国大量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未能得到有效诊断与恰当治疗,全面照护肺健康势在必行。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领域,需要重视疾病的预防、筛查、治疗、管理等全过程,全面照护肺健康,使患者得到更好的预后。
未来,呼吸系统疾病领域需要继续聚焦疾病前沿进展,探索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充分重视基层的呼吸能力建设。
精彩预告,敬请期待:
1、关注基层医疗,我们在行动:第二期,我们将继续对话呼吸领域大咖,探讨基层医疗机构在呼吸诊疗体系中提升的难点和对策。
2、全面照护肺健康,精彩继续: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青岛呼吸产业大会暨第二十二届呼吸周大会”将于10月14日正式召开,届时,众多呼吸领域大咖云集,围绕“推动健康中国2030伟大目标实现,全面照护肺健康”作深入交流。
立即扫码预约参会
参考文献
1.Wang C,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CPH] study):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The Lancet, 2018, 391(10131): 1706-1717.
2.Huang K, et al.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na: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The Lancet. 2019 Aug 3;394(10196):407-418.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12):1023-1048.
4.ATS P613 The Use of Biologics in a Real-world Setting Reduces Hospitalizations.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46(09) : 880-896.
6.Global Strategy for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Updated 2023(GINA 2023).
7.Zhou C, et al.International expert consensu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complicated b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Transl Lung Cancer Res,2023,12(8):1661-1701.
8.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呼吸专业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J]. 中华儿科杂志,2020,58(9):708-717.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用于推广目的
审批编号:CN-122710 有效期至:2023-10-15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