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大城市不断扩张,但与此相反,许多乡村却面临着人口流失的问题,许多小城镇也在逐渐萎缩。有关机构发布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现象。
这是为什么呢?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应对呢?
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2011-2021年10年间,中国1600个县级市中,有近半数的县级市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0%,还有近1/4的县级市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0%。
这个数据是用一年中各个月份的平均值来计算的,以避免在春节前后,因为大多数人都回家过年,而导致数据产生较大偏差。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关注到了这一问题。他们发现,在县域内的城市和乡村,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再加上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或求学,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很多老人,而很少看到年轻人。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一代,他们追求更多样化和更高质量的生活,他们也想要有更高的收入,他们不愿意像他们的父辈和祖辈那样,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一辈子,而且收入微薄。
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如水旱、蝗虫等,那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大多数青年都选择了通过高考、参军和打工等途径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与此同时,在城镇尤其是大都市的人口已接近饱和。
北上广深是中国最大的几个城市之一,它们不仅拥有庞大的常住人口,还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者、商务人士、就医者和探亲者。它们的人口规模之大令人惊叹。
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各大城市的地铁都是人满为患,一些网友说,自己坐了几次车都没能挤上去。
不光是北上广深这些超级大城市,在很多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也是如此,人流密集,交通拥堵。
那么,为什么大城市会出现“人口饱和”、“县域萎缩”的局面呢?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国的就业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一点,对于年轻人来说,尤为明显,因为大城市是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精英汇聚之地。
无论是什么行业的顶尖人才,还是没有特殊技能的普通劳动者,都很难在小城镇找到合适的工作。
大城市是一个包容一切的大舞台,容纳了各种背景、各种阶层的人群,而小城镇却没有这个条件,狭窄的就业渠道逐渐暴露出来。
其次是婚恋和家庭状况的客观需求。虽然现在的恋爱和结婚讲究双方感情,不太看重门当户对。但是,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哪里买房,在哪里定居,都是他们选择恋爱和结婚对象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而且,很多年轻人都有自尊心,即使他们只是一个大城市的打工者,他们也会以此为傲,认为自己的地位比那些小地方的公务员都要高。
第三,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大城市,他们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尤其是二孩、三孩政策的放开,让大家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在大城市中安家落户,就成了提高下一代人受教育水平、实现社会地位跃迁的一种主要方式。
总之,最重要的是要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要促进乡村的生产力发展,将医疗、教育、交通等资源更多地向乡村倾斜,要在乡村中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就业机会,让青年们能够留得下来、留得住、留得好。
要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乡村旅游,鼓励更多的城镇居民向农村和小县城转移,以寻求新鲜空气、优美环境和宁静的生活。
要正确引导青年男女正确的恋爱和结婚观念,克服“虚荣心”,防止“在大都市里做任何工作都比在小城镇好”的错误心态。
要完善用人制度,确保在小城镇工作的人在晋升上与在大城市工作的人享有同等待遇。
总结:
由于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要改变大城市日趋饱和,小城镇逐渐萎缩的局面,就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短城乡在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差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