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牛强(右一)和学会城市计划新技术应用专委会委员、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计划学院副院长、教授甄峰做客长江日报直播间,共同探讨数字化时代的智慧计划。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甄峰说,数字孪生城市是近几年在信息化高速进展下出现的重要概念,是计划师对未来更美好人居环境建设的追求。相较于早期的概念,数字孪生城市能获得更多的数据信息,反映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推演未来城市的走势,成为未来城市高质量进展的重要驱动力。
学会城市计划新技术应用专委会委员、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计划学院副院长、教授甄峰发言。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数字孪生城市的核心关键词是孪生,孪生是从制造业而来,将其引入城市领域是重大创新。”牛强教授说。有了孪生城市,可实时动态映射城市当前的状态,快速分析并实时调整优化。如智慧交通问题,转瞬即逝,需要当下快速调配资源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城市为人民,用数据为城市赋能。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牛强发言。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牛强介绍,武汉在推动数字化信息化进展上走在全国前列。上个世纪就引入国际上GIS先进技术来赋能城市计划,最近十年提出智慧城市计划。武汉在数据搜集阶段、调研阶段、编制阶段、审批实施阶段都有前沿探究。
如数据采集阶段,武汉在上个世纪末就搭建“一张图”的平台,把城市相关的所有信息如建筑、道路、市政、园林、社会经济、教育等整合到“一张图”上去,成为数字底座;在城市计划领域,武汉很早建设仿真实验室,通过各种交通、用地、市政、内涝灾害等计划模型去计算分析,进而优化,提升计划科学性。
甄峰也表示,武汉城市计划在数字化、数字孪生、数字赋能等方面,在全国具有优势。未来更要做好各个信息平台之间的统筹,在数字孪生城市平台上做好时空信息底座,支撑各个行业的应用,让城市环境变得更好。
数字孪生城市是智慧城市计划的重要依靠,牛强表示,两者的落脚点都是人,计划中要有人在空间的行为,进而调动更广泛的力量共建共享数字孪生城市。
(长江日报记者龚萍 通讯员陈思 邹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