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脚下,有许多由水泥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洗尸台。
台子上,连通着清澈的山泉水。
台子紧靠着绿荫葱郁的老山。
台子上有长年奔流不息的山泉水。
简陋的水泥做的英雄台,见证了烈士最后的辉煌。
1
一次战斗中,595团14具烈士遗体还遗留在高地上。
无论如何,也要把烈士的遗体抢回来。
抢运烈士遗体“敢死小分队”出发了。
头一天,4名战士越过敌人的炮火封锁,爬到211高地旁边的山头。
一夜的寻找后,他们4人各背回一具烈士遗体。
第二天,这4名战士又出发了,又背回4具烈士遗体。
第三天出发时,他们的挂包里放着白酒。
这酒不是他们喝的,是用来驱散遗体腐烂的异味。
这一次,他们抢回6具遗体,任务圆满完成。
昨日英雄捐躯疆场,今日马革裹尸回营。
2
“1.7”战斗中,417团摄影干事袁熙和另一名同事李斌,
在3名战士护卫下,随着部队一路往前冲锋。
突然,敌人的炮弹雨落下。
他们用胶卷记录下激烈的战斗场面。
又一群炮弹落下,李斌和3名战士牺牲。
双腿被炸断的袁熙,倒在地上,双手还举着着相机,
白热阵云深,冲锋不惜身。
等战友们找到他时,
他的手指还按在快门上。
但是,相机里的最后一张胶片却是空白的。
3
当时的简易公路两侧有很多洗尸台。
用来从清洗战场抬下来烈士遗体上的泥土,
简单清洗和整理遗容。
一位叫骆有德的支前老人,看到一具烈士遗体时,自言自语道:“这咋恁像我家老大。”
他的大儿子是110团一名班长。
他从烈士的上衣口袋看到纸条时,眼泪再也止不住了:他的大儿子牺牲了。
老人流着泪清洗好儿子的遗体,
一声没吭,把遗体交给了陵园的工作人员。
不曾想他回家后,又让小儿子骆家发也入伍了。
然而,在1984年的者阴山战斗中,
19岁的小儿子壮烈牺牲。
4
老山脚下,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这样的清洗烈士的水泥台。
经过清洗的烈士遗体,按照分类,送到了后方。
而在不远处的麻栗坡烈士陵园里,
就安葬着老山战役牺牲的烈士。
还有扣林山、老山拔点作战和八里河东山等攻坚战斗的烈士。
先烈铁躯融热土,英风永砥振邦魂
5
一位叫赵占英的烈士,在1984年的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
可是,烈士的老家在500公里外的嵩明县,
烈士的母亲却在20年后的2004年,才第一次到陵园看望他。
之前,老人一直没能凑齐到麻栗坡陵园的路费。
只能把对儿子的思念,深埋心中。
烈士陵园里,还有近300位烈士的家属一直未来过。
许多人因路费无法与牺牲的亲人相见。
洗尸台,英雄台,烈士陵园,老山的青山绿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她见证了烈士的荣光。
这些都已成了先烈无私无畏、保家卫国的见证,
致敬先烈,褒奖英雄,厚待烈士亲属,国家才会英雄辈出,民族也才会有未来!
如今,江山已无恙,祖国已强大。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魅影总是挥之不去。
若是豺狼来了,迎接它的不仅仅有猎枪,更有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