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关系的紧张,中美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但是中美的国力、军事体系事实上存在很大不同,战略方向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单纯的数字比较是媒体喜欢的,但没有实际意义。
中美的经济逻辑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力发展的逻辑也非常不同,美国依赖于金融资本、科技,而中国更多依赖于实体制造业。因此,美国需要全球控制、资本自由以便实施全球控制来持续汲取资源,而中国需要的则是稳定的供应链和全球市场的普遍开放自由。按理说,这两者并不会有直接冲突,但由于中国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产业升级和政治独立自主对于美国的控制体系不有利,而中国的体量比美国更大,因此美国必须要对中国限制。
在这一逻辑上,双方真正开战的可能性不大,但美国很可能试图借助预防性战争的方式削弱中国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这种预防性战争最方便的、对中国冲击最大的是在中国周边,同时预防性战争依然可能导致双方直接交火。因此,如果说有什么冲突会让中美直接爆发战争,中国周边的预防性战争将是最有可能的。西太平洋,由于涉及到日本、韩国两个制造业中心的控制权,因此西太平洋依然是预防性战争爆发的最可能舞台。
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来看,中美在西太平洋的实力如何。
先看海军。美国海军存量优势明显,其在航母、核潜艇的数量、质量上有着显著优势,所以如果单纯美国海军与解放军海军进行舰队决战,那么胜利者大概率是美国海军。但美国海军的劣势也逐步出现,那就是舰龄普遍偏老,并且由于产业虚化美国海军严重缺乏造舰能力,这反而是中国的强项。如果战争持续,美国反而会类似于当年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那样,面临后续产能无法跟进的困境。
与此同时,中国有着陆基体系的支援,对于解放军海军来说,解放军空军和火箭军是最重要的支援力量。中国的中程导弹有着巨大的优势,也可以对美国的航母、在西太平洋的基地群构成强有力的打击能力。因此目前来说,美国绝无必胜的把握。而如果战争持续并且美国无法摧毁中国的造船产能,那么美国的海权必定葬送于此。
再看空军。美国空军也有存量优势,并且目前新型的F-35有巨大的产能。只是F-35以及F-22并不是为西太平洋这种缺少基地的地域设计的,因此在西太平洋美国的空军技术如果说有一定优势,也较为脆弱并且难以发挥。解放军不仅有成规模的歼-20机队,而且也有针对美国各种大型支援飞机的远程打击手段,具备瓦解美国作战体系的能力。加上基地群完全处于中国导弹的打击范围内,因此很难说美国的空中优势有保障。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空军也面临机队衰老的问题,大量F-15、F-16、B-1B机队无法得到有效补充和替换。而且美国空军目前的飞行员平均训练时数很可能已经少于解放军空军,因此美国空军之前引以为傲的素质其实未必依然有效。而中国的缺陷在于航空制造业的产能以及技术短板依然存在,不过在没有代差的情况下,这些短板不会形成严重劣势。
陆军上双方直接交手可能性没那么大,不过有个参照系是俄国。从俄乌战场的情况来看,美国体系相对于俄国体系已经有了巨大的优势,特别是在信息化和远程炮兵运用上,因为乌克兰以少量远程火箭炮和精确制导弹药就给俄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如果更成体系的美军优势会更为明显(不考虑产能的话)。所以,解放军相对于俄军有多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参照的对象,尽管网络上那些“解放军合成营40分钟全歼俄军营”很可能是段子,但解放军相对于俄军有优势应该也是真的。
当然,如果发生陆战,那么产能和数量将更为关键。这方面,中国的优势要远大于美国。美国应该不至于有胆量与中国进行陆战,当然可能印度敢。
所以,目前来说中美关系斗而不破的压舱石其实已经不是经济相互依赖,而是中国已经在局部军事上与美国势均力敌,以至于美国在拉拢盟友的同时依然不敢借助预防性战争来完成供应链的转移和将中国继续困在第一岛链内的目标。当然,美国也不是可以小觑的对手,与美国及进行战争依然是危险的。
长期来说,美国方面的针对性准备比十年前多得多,从B-21到NGAD项目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各种“海上游击战”、“反舰游击战”、“无人机海”的概念层出不穷。但中国的发展也在持续,只要不被拉开代差,中美预设战场就一定在中国的主场,那么中国的战略优势就可以有效发挥出来,美国依然会难以遏制中国的持续进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