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狗不牵绳、犬粪不及时清理、恶犬追咬孩童……狗狗自由了,城市却丢了文明,让合肥市民越来越难以忍受不文明养犬带来的种种困扰。养狗看似小事,却关乎城市文明和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记者9月25日从合肥市城市管理局获悉,为进一步规范市民文明养犬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共同营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合肥市多措并举,全方位开展文明养犬专项治理活动,截止发稿,9月已有5000余只狗狗和它们的主人因“不牵绳”被查处。近年来合肥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让文明养犬深入人心。
集中3个月时间,专项治理“遛狗不牵绳”
部分不文明养犬行为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针对这一现象,合肥城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多举措、全方位开展文明养犬专项治理行动。
“从今年8月中旬到11月中旬,我们将利用3个月时间,在全市包括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高新区、经开区、新站高新区、安巢经开区城市建成区范围内集中开展文明养犬专项治理行动”。合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督察支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治理遛狗不牵绳、犬粪不及时清理、携犬进入有禁入标识场所。治理时间段以6:00-7:30,18:00-21:00为主,住宅小区、公园、学校周边等公共场所列入重点治理区域。
据悉,专项治理行动中,城管部门加大督查巡查及执法处罚力度,成立文明养犬执法队,队员佩戴宣传袖章开展巡查。“队员配备了收容犬只的抄网等工具,巡查中发现溜狗不牵绳的违规行为,会用抄网网住不牵绳犬只,制止犬只乱跑,再将犬只交还犬主,形成震慑的同时,对犬主进行教育和劝导。”该负责人介绍对于轻微违法且态度较好的养犬人,以批评教育为主,对于屡教不改的不文明养犬行为采取行政处罚50-200元。
组建万人志愿服务队,劝导养犬人承担“甜蜜的责任”
在强化执法力度的同时,合肥市组建起一支万人文明养犬劝导志愿服务队,走上街头,深入小区,向养犬人宣讲“甜蜜的责任”。这支队伍由一线环卫工人、城管执法队员、社区和物业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志愿者等组成:环卫部门将道路和绿化带内犬粪纳入清扫保洁范畴,城管执法队员和劝导员统一穿戴文明养犬工作袖章或马甲,重点地段实行定点值守,在居民小区、开放式公园绿地及公共场所开展巡查、劝导,对遛犬不牵绳、不及时清理犬粪,携犬进入有禁入标识场所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宣传、教育、劝导。
专项采集25天,5000余“掉链”犬只纷纷落“网”
城管部门将不文明养犬违法行为纳入网格化管理和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处理,全面加大对遛狗不牵绳、犬粪不及时清理等违规行为的督查巡查和执法处罚力度,开出违规罚单动真格,不断提升文明养犬管理水平。
9月1日起,合肥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组织500余名信息采集员对不文明养犬行为开展专项采集。“信息采集员进入居民小区对遛狗不牵绳等违规行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后实时上报派遣,督促辖区处置部门快速高效处置”。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专项采集以来,截至9月25日,共采集、处置全市遛狗不牵绳问题5000余件,专项采集犬粪未清理问题1279件。
3年劝导遛狗不牵绳56000余起,铲除粪便97000余处
“文明养犬关键在人”。合肥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城管部门拓展宣传渠道,线上线下宣传同步推进。在城市主要交通道路、人流集中位置及小区出入口,组织志愿者张贴宣传单、宣传画、宣传横幅、发放倡议书等传统手段开展宣传。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宣传法律法规,对文明养犬管理工作进行宣传,向社会大众再倡议、再宣传文明、依法养犬,进一步提升市民认知度和参与度。
据了解,《合肥市养犬管理条例》自2020年6月1日颁布实施。“有了规矩,就得守”。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有了条例,有了规则约束,文明养犬的人会越来越多,“养狗不是小事,文明彰显大爱”。
据统计,自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合肥市持续加大文明养犬管理力度,不断提升文明养犬管理水平,积极引导广大市民自觉践行文明养宠新风尚,共计劝导遛狗不牵绳56000余起;铲除粪便97000余处;免费发放遛狗绳15000余条;免费发放犬粪清理纸袋47000余个;处罚遛狗不牵绳1000余起。
来源:安徽商报
编辑:胡诚
责编:左开勋 吴雯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