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融媒体中心
听说重庆市发现1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
戳链接看详情
啥子是猴痘呢?
怎么预防呀?
各位别急,
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猴痘。
什么是猴痘?
猴痘(Monkeypo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导致的人兽共患传染病,1958年科学家首次在绿猴身上发现该病毒,故命名为猴痘病毒。1970 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一名疑似天花患者的标本中首次分离到猴痘病毒,为首例确诊的人类猴痘病例。
从全球来看,既往人类猴痘病例主要发生非洲中、西部热带雨林地带,但2022年5月以来在若干既往非流行国家(如: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美国等)发现了多例猴痘病例。截至9月14日,全球103个国家/地区共报告猴痘确诊病例59147例。
我国2022年以前是无猴痘病例报告的,截至目前,我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重庆市均报告了境外输入猴痘病例。
猴痘的几个关键词
01
潜伏期
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02
临床症状
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03
传染源
感染动物及猴痘病毒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灵长类(多种猴类和猿类)由于与感染的啮齿类动物接触偶可感染。
04
传播途径
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05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怎么预防猴痘?
出入境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
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区,尽量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动物)发生接触,不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必须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处理染病动物或感染组织以及在屠宰过程中,应配戴手套及其他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果必须接触猴痘病人,应避免身体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避免共用生活用品(如床上用品、衣物等)。照看或探视病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等)。注意做好手部卫生,及时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动水下洗手。
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和接触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
来源 | 成都疾控
综合 | 郑玥岚
责编 | 胡禹
审核 | 李艳敏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涉及版权、新闻线索等事宜请联系028—27222000
点击在看 会有更多好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