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不知道这里是广州火车站,乖乖把钱拿出来!”
撰文:李初晴
春节前夕,你是否挤在回家的旅途上?
此刻,小编终于坐上了发往广州的列车。
俗话说,“全国春运看广东,广东春运看广州”。从八十年代起,广州火车站便承载了无数打工仔南下淘金的雄心,以及肉眼可见的混乱、肮脏与罪恶。
这一次,我们将说说那些曾经发生在广州火车站的故事。
好大好舒服的火车站
1974年4月10日,历时16年建成的广州火车站正式开站迎客。26岁的刘广德驾驶第一趟列车,缓缓驶出站台,一路向北至韶关。
多年后他依然记得,那趟车足足开了七个多小时。
△1979年4月14日,广州九龙直通车于30年后再次启程。图源:视觉中国
虽说车站落成是大事,始发列车却没有剪彩,也没有挑选司机。
刘广德的列车只是刚好在前一晚驶入广九车站,第二天便按照通知,改从新火车站出发。
不过在开站前夜,时任火车站团委书记的梁少英与员工通宵收拾卫生,甚至自己搭梯子,将车站的每一块玻璃擦得干干净净。
“当时觉得广场好雄伟,好大,好舒服。”
△90年代中期的广州火车站。图源:视觉中国
作为70年代为数不多的现代化建筑,火车站广场达4万多平米,上面挂着一枚巨型电钟,如今已陪伴广州市民走过了40多个年头。
当时,能上搭乘火车的都是高端商务旅客。“做生意的人人手一个小皮箱,手里拿着像砖头一样的大哥大。”
倒是前来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 —— 他们先在广场上拍一张时髦的游客照,然后迫不及待地走进候车厅,排队体验全广州独一无二的自动扶梯。
广州火车站还率先效仿美日等发达国家,开办综合性商场。
“只见足够百米长的陈设讲究的橱窗,宛若一条商品长廊,排列在大厅的一侧。”
△广州火车站里的综合性商场。图源:视觉中国
不久后,一旁的酒楼也开门营业,菜单包括五毛钱的肉粥和两块钱的盒饭。
此外,车站还设有母婴休息室和儿童乐园,全部免费开放。
△80年代末,广州火车站一服务人员在为乘客倒茶。图源:视觉中国
铁路部门的改革目标,正是要把单一的运输经济改为”以运为主,多元化的运营经济”。
这与当时的市场经济政策保持了高度一致。
改革的成效十分显著。仅1985年一年,广州火车站就收到了近四万封来自全国各地的表扬信。
△候车的乘客在皮椅上休息。图源:视觉中国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恰恰在这一年前后,广州火车站宛若天堂般的服务急转直下。
80年代,改革的春风率先吹暖了南方,“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顺口溜一时间传遍神州大地,人们纷纷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南下。
广州火车站,便成为了直面潮水的第一道闸门。
△90年代,刚刚抵达广州的陕西民工。图源:视觉中国
△1999年,一节南下的车厢内。图源:视觉中国
数百万名斗志昂扬的打工者不远万里而来,出站后却又茫然无去处。
那时没有市场经济所需的人才市场,在这片陌生的热土寻找一处安身之地,并非易事。
△1991年3月,广州火车站附近聚集的农民工,那时他们还有一个充满歧视的称呼——“盲流”。图源:视觉中国
“有些人靠乡里亲朋的关系指路,有些人是受了当地政府组织已有归宿,更多的却是几人几十人一堆,在烈日边缘,在都市一角,苦苦等待、寻觅。”
1993年,时任《南风窗》副主任的秦溯在观此大潮时有感而发。
△90年代,文明路上等活的装修工。图源:视觉中国
“你知不知道这里是广州火车站,乖乖把钱拿出来!”
“乱,是从1983年开始的。”
一名在火车站地区工作的老警察回忆。
仿佛在一夜间,各种恶性新闻或凶险传闻四散开来,广州火车站沦为了一块不祥之地。
本地人公认的真理是,如果你不是那儿蹲点的小偷、劫匪或巡警,最好绕开流花地区走。
也有一些不怕死的,比如记者,决心迎难而上一探究竟。
1995年夏天,张松随深圳《焦点》杂志社在广州火车站进行24小时连续采访。
临行前一晚,社长和总编特地在老俵菜馆举行壮行会。他在桌上反复叮咛:一旦遭到围攻,立即大声呼救,公安干警会尽力保证大家的安全。
“一句话,唯愿每个人都平安归来。”
短短的24小时内,张松与同事们目睹了小偷、劫犯、诈骗犯的轮番登场 ——
一名暨南大学的教授趁找零钱的工夫,近万元的行李不翼而飞;
十七岁模样的男孩被巡警掐住脖子,咳出一对咬瘪的耳环;
湖北的乘客刘清林在候车大厅倚着墙打盹,醒来后缝在内裤上的3800元不知去向;
一名湖南妇女花800元购买了一块假黄金;
女厕所出现了一个假票批发站;
入夜后,一名饿晕过去的瘦小伙被抬入了休息站......
事实上,1996年广州火车站的每日人流量已达10万 —— 人员复杂,警力不足,惊心的犯罪与辛酸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2004年凌晨5点,警察将一制假票的老狐狸抓获。图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