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位网友发的某地文件,大致内容是鼓励当地县直单位的工作人员去,去了就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公务员是乡镇副职,事业编是乡镇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
条件诱人,毕竟机构改革以后,县直单位的副科级岗位减少了很多,提拔晋升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以公务员为例,按照一正三副的领导架构,大多数县直单位的实职副科级领导只有三个副局长,而一般工作人员想从科员直接提拔为副局长,有点不太现实,不知道要熬多少年才算够资历。
但乡镇就不同的,副科级岗位很多,光副镇长就有四个,有的乡镇副科级领导甚至比科员还多,竞争压力小多了。
提拔县直机关的人到乡镇去任职,能极大的解决这些人晋升难的问题,快速提拔为副科,无论是对前途和待遇都是有好处的。
实际效果如何呢?
此类文件并不是地方特色,在很多县级行政区都有,不仅现在有,以前也有,政策也都差不多,只要愿意去乡镇就能提拔。
但现在愿意去乡镇的人却越来越少了,连提拔都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报名者寥寥无几,相关政策也是无人问津。
原因何在?
一是普遍担心回不来
体制内,一旦从上级调往下级,如果没有人拉你一把,那么极有可能回不来了。
说的直接一点,去乡镇容易,回县城很难,别看一下去就是副镇长,意气风发似的,五年以后,十年以后,很可能职务还是副镇长,意气风发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成了碌碌无为。
二是乡镇副职并不好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躺平之风开始在体制内兴起,现在的乡镇,领导比工作人员多是常态,不仅人手短缺,本该是奋斗年纪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开始脱离工作。
乡镇副职叫下属加班,不是命令,而是恳求,语气稍微重一点就有人甩手不干,负责任的人太少了,无人可用的副职只能亲自动手,一点领导的样子都没有,苦活累活自己干。
三是职级并行后没必要
虽然县直机关的副科级实职少,竞争激烈,但职级却不受限制,科员工作年限到了,可以晋升为四级主任科员,享受的也是副科级待遇,虽然没有相应的权力,但工资却差不多。
没有权力也就意味着没有压力,更没有责任。
对这些人来说,轻轻松松拿副科级工资不香吗?何必到乡镇去自讨苦吃。
四是差异化对待
到乡镇去除了提拔、涨工资,还有一个大好处,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对今后的发展很有好处。
所以,不仅县里有鼓励县直单位工作人员到乡镇的政策,市里也有,同样都是下乡镇,县直机关的是正式调任,市直机关的却是挂职。
形式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挂职领导工作清闲,挂职期满后,不仅待遇和工作经历都有了,还能调回原单位去。
正式调任后,就正儿八经的成了乡镇干部,能不能回去就得各凭本事了。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没有付出怎么可能有回报?付出了也不一定会有回报。
能不能有回报,得先付出了再说,但现在体制内的年轻干部往往以求稳为主,他们缺乏斗争精神,也许等到那些下乡镇的同事都被提拔后,自己心里又会后悔当初没有下去。
类似的案例并不少,历来有之。
其实去不去,都只是个人选择,没有对错之分,每个人的机遇不同,去了不值得骄傲,没去也不必唱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