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杭州亚运会的举办,钱塘滨江城市封面的塑造还是得到广泛认可的,其最大的优势在于钱塘两岸的互动是非常直接的,是面对面的。部分地标或敞开空间更有对对应的关系。最大化保证了滨江岸线的展示效果。而同样有着滨江元素的南京,在这方面的方向却不大一样。
注意我们这里讨论的只是滨江城市封面塑造上的话题,并不涉及其他区域的规划,也不涉及经济层面的话题。
01 两岸缺少联动
在开发周期上南京和杭州类似,但在滨江城市界面上的打造相对来说思路和杭州就很不一样了。20多年打造的河西是南京的滨江新城,但CBD却并不滨江,公认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很多人认为河西地质条件较差,所以当年在建设河西的时候比较保守,把超高层放置在相对靠里的一些地方;第二南京长江太宽,即使CBD滨江设置实际的展示效果也不见得多好。
关于第一点,个人是不太认可的,如果江边的地质条件真的很糟糕,不适合建设超高层建筑,那如何解释江东软件园?如何解释青奥双子塔、如何解释欢乐滨江以及江边这么多的高层住宅,而且河西CBD一期并不高。江面太宽这倒是客观事实,不过南京的长江比较特殊,除了长江主线之外,还有夹江。
如果长江太宽,那么夹江呢,夹江可是很窄的,即使完全不考虑跨越长江主线形式的城市界面,南京依然可以围绕夹江打造出高水准的滨江岸线,同样很有看点。
当然跨越长江主线也不困难,早期通过将体育场、文化中心、洲际酒店等元素放置在江心洲,以此作为连接长江两岸的视觉纽带也是相当不错的。南京玩滨江或许存在一些客观的不利因素,但如果真的下定决心,其实困难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大。
而现在更多其实是城市发展思路的问题,早年南京在开发河西的时候,实际上可能根本没有考虑跨江,更没有考虑滨江界面的互动,从一开始南京就没有针对滨江做全局的规划,所以才会出现长江两岸几乎完全不存在互动点的问题。
青奥双子塔的江对面什么也没有,鱼嘴的对面更是城市边缘地带,江北商务区的对面是龙江以及江东软件园一带,但这一片显然并不是河西的重点。江南和江北两座最强的商务区几乎完美的错开了,无法形成城市界面上的联动。
02 舍得
个人觉得,南京现有的滨江界面互动感太弱,河西江北更多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新城,说起来是面对面,但核心元素之间没有互动和对应的关系。而且河西未来的重点在鱼嘴,这个战线拉的太长,过于庞大,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如果南京想要在滨江界面上有所突破,不如针对现有情况做一些优化,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尽量增加或创造两岸的互动点。
比如对于鱼嘴的开发不要太激进,鱼嘴版的新城科技园或许更加符合实际需要,也可以更好的带动板桥岱山等区域的发展,为了滨江CBD而CBD老实说挺浪费的。
河西应该更多将资源投放到青奥轴线以及南京国际友谊公园附近的区域,河西既然从一开始就不是奔着滨江CBD去的,干脆就不要强求鱼嘴了。做大做强以江山大街为中轴线的商务带,以及江东软件园或许更有看头。
以金融城二期为整个河西的制高点,以双子塔塑造河西的滨江封面,比再分出资源投入到相对偏僻的鱼嘴更加现实,也更加容易出效果。
而江北和江南的互动就不要指望河西了,个人觉得应该把这个任务交给应天大街高架旁边的江东软件园。事实上如果从江北的视角望过去,能够真正感受到的江南滨江视角也是河西北部的江边,江东软件元以及金鹰三塔都还是比较清晰的,而不是河西中部或者南部。
而这一区域实际上还是有不少空地的,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将其稍稍扩建,打造成南京的江东CBD并不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不过规划层面这里好像更多是住宅用地,我觉得与其高架附近建住宅,价格上不去,噪音问题突出,不如建商办楼更加实际。
而且不仅是与江北有更好的互动,与江心洲也会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甚至形成一个整体,这或许是当下南京滨江界面最好的优化方案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