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
崧·美术馆正式开馆
长三角地区中青年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当天开展
吸引了百余位艺术家、学者、市民前来观展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
这个“小而美”的美术馆早就“未开先红”
开馆前每天的预约量有100多人次
网络上的探馆打卡照更是铺天盖地
崧·美术馆坐落在
一个名叫1969创意工场的地方
漫步其间,斑驳的红砖墙
黑钢外围的工厂车间,空旷的仓库……
都被赋予新的生命
这里如同在闹市区中寻得一处“桃花源”
浓浓的工业韵味与洋溢的文化气息
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
1969创意工场是全市规模体量最大的老厂房升级改造项目,占地160亩、10万平方米的老厂房见证了城市工业化进程,如今“逆龄”生长,变身为孕育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载体,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脉动”。
PART.01
10万平不锈钢市场,变身无锡新地标
崧·美术馆是1969创意工场董事长张建强一手打造的,精心打磨了三年才揭开面纱。9月18日下午,他在馆内忙碌着布置画展,“真没想到,这么快能得到大家的喜爱”,他坦言,看着一波又一波人前来探馆,很是欣慰。
1969创意工场的前身是业内曾赫赫有名的南方不锈钢市场,位于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太湖大道与江海南路交叉口,是全国第一家采用“前店后厂、前店后库”模式进行经营的国际化不锈钢专业市场,辉煌时期市场的不锈钢交易总量占全国销售总量的40%,被国家、省、市列为重点市场,是苏南经济模式的成功典范。
随着城市更新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原有的经营模式不能满足时代需要,大批工厂、商户搬走,原先的场地就这样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2013年,专业经营老厂房改造项目的张建强来到无锡,一眼看中了这里。他分析这片老厂区的改造优势有三:
➢一是体量大,建筑面积有10万平方米;
➢二是土地性质是商业,与新业态契合;
➢三是交通方便,离高架近,到达机场、高铁站都很快。
“无论是对于当地政府,还是对于周边居民来说,大家都希望这片老厂区能够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张建强对项目的定位是“作为城市更新的承载地、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地、优质文化企业的集聚地,不断满足市民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他给这个项目取名“1969创意工场”,“1969年世界上有两件大事:登月成功、互联网联网,寓意‘人类迈出一大步’,我的期望是这个项目能成为无锡新地标,为城市更新、文化发展‘推进一小步’。”
PART.02
工业又文艺,成为“网红”打卡地
“老厂房以大空间、大跨度、高层高的特点和本身具备的工业气质,让设计改造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张建强说,1969创意工场以钢铁为表现元素,以新旧嫁接为表现手法,既延续人们心中的城市记忆,又赋予其新的功能和定位,唤醒沉睡中的老厂房。
1969创意工场的整体建筑格局与造型继承了老厂房的特点,在保留上世纪南方不锈钢市场繁华工业记忆的基础上,拆掉了废弃的厂房和不合理的建筑布局,重新规划设计、改造修建,既保留了老建筑的历史痕迹,又改善了老建筑的内部环境,修旧如旧,韵味十足。
传统现代
大碰撞
新与旧的对话
让老厂房再度焕发青春
崧·美术馆,由大面积白墙和黑色钢结构组成,造型化繁为简,显得素雅、古朴又时尚。“设计因地制宜,尊重老建筑和内部的特色,创新打造各个空间。”设计师杨鹏说。
比如工厂遗留下来的行车
仍然保留,与一棵红柿树相映成趣
透过天窗,阳光斜射进来
打造出一处光与影、新与旧交织的风景
馆内还有一个旋转楼梯
功能是连接一二层楼
因造型优美独特
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多功能的阶梯室
台阶就是席地而坐的层层退台
营造出现代简约之美
设计感十足的崧·美术馆,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文艺爱好者前来参观。采访当日,看到有三位年轻人特意从江阴赶来打卡,还有一位70岁的“拍客”在馆内创作了上百张照片。
园区投入超过1亿元用于基础设施改造,包括老房翻新、道路改建、雨污水管网重新铺设、消防设施重建,甚至在绿化上的投入都达到1000多万元,“来的时候园区里没有一棵树,现在你看,绿树成荫”。
2018年项目启动升级改造,经过五六年时间,萧条沉寂的老厂区慢慢蜕变重生。如今1969创意工场的整体风格古典又新潮,工业又文艺,让人既可怀旧,亦可赏新。
PART.03
是风景,更是场景
栽好“梧桐树”,便引来产业“金凤凰”。改造升级后,这里再次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园区规划分为六大核心区域:文化艺术聚集区、运动健身聚集区、设计美学聚集区、餐饮娱乐聚集区、时尚潮玩聚集区、创意办公聚集区。
数据显示,目前进驻企业近300家,就业人数达3000人以上,集聚了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创意设计、商业等多元化产业,成为多功能、综合性新型产业载体。
是风景,更是场景
在这里,能吸引年轻人打卡的
不仅是时尚艺术感的建筑
还有丰富的消费业态及文体娱乐休闲活动
街区内最大的特色是体育健身场馆类型丰富,包含篮球馆、足球馆、羽毛球馆、射箭馆等不同业态,为喜爱挥汗如雨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不同选择。每天晚上,这些场馆内到处是挥汗如雨的场景。如今的1969创意工场,旧时代遥远的机器声早已不可闻,取而代之的,是球类和运动鞋在崭新地板上不断撞击与摩擦的声音。
“红盒子设计”是首批入驻园区的企业,主营商业空间设计、品牌策划等,“我们伴随着园区一起成长,从当时4人壮大到现在40人的团队,年承接的项目有200多个。”公司老总王让春说,1969创意工场如今已成为创意设计产业的集聚地,这里的创业环境、氛围很棒,在他口碑推荐下,至少有10家“圈”内小伙伴相继入驻。
园区内还集结了一众网红买手店、潮玩店、时尚餐饮店等,各种复古又新潮的业态,都很好逛。
一家主营高端伴手礼的店主告诉说,临近中秋国庆,他们的订单已经“啪啪满”了。
据统计,1969创意工场目前年营收超过10亿元,但张建强并没有满足。
➢在空间上,设计团队还在谋划植入更多颠覆传统的“让视觉出轨、灵魂震撼”的场景;
➢在产业上,招商团队“好中选优”更多贴近园区调性的企业、商户,让这里真正成为潮流聚集地、艺术交流地、创意孵化地、创新策源地。
(据“无锡观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