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一名老人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参观时,他趁没人就想摸一下文物,工作人连忙阻拦,老人却红着眼眶说:“当年是我背着它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老人叫谢宝金,1898年时出生于江西的一个贫农家中,他7岁时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补贴家用。
随着时间的流逝,谢宝金长到了18岁,虽然从年幼时就没有吃饱过,但天生异禀的谢宝金还是长成了1米9的大高个,因为他常年劳作,所以力大无穷,能扛着重达300斤的东西走几里路。
拥有这样力量的谢宝金,在成年后为了多赚点钱就进入了矿区工作。就这样,谢宝金过着平静的生活到了1932年,这时已经34岁的谢宝金,也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这天,正在矿上工作的谢宝金被人领到一位中年男子的面前,这位中年男子看着威武雄壮的谢宝金笑了笑,拍了拍谢宝金的肩膀:“真是当兵的好料子。”
说完就和谢宝金聊了起来,通过聊天谢宝金才知道这位中年男子就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当时毛泽民正在江西于都进行征兵工作,听说矿上有个力能扛鼎的男子就来邀请他参加红军。
而谢宝金身处于江西这个红军起源地之一,早就听说了红军这支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部队,所以没有犹豫,立马就同意了。
谢宝金加入红军后因力大无穷,被分到了军委总参,负责发电机的安全。
要知道,当时苏区红军只有这一台手摇发电机,有了这台发电机苏区红军指挥部才能联系各支部队,指挥战斗。可以说,谢宝金的工作极为重要。
但谢宝金却不满意,他想上前线,而不是天天扛着这台重达136斤的手摇发电机。部队领导也明白谢宝金的不满,就告诉他:“宝金,你这份工作决定着我们成败与否。”
谢宝金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他向首长保证:“人在,发电机就在,人不在,发电机也一定在!”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长征路程艰难,而对于背着136斤的发电机的谢宝金来说就更加艰难了。
在渡湘江时,部队领导为了保护这台珍贵的手摇发电机,特意派了一支128人的连队对其进行保护。为了掩护谢宝金和发电机,在渡过湘江后,连队只剩余20人。
到了1935年6月时,红军开始过雪山,雪山是山高路滑,背着发电机的谢宝金只能一点一点的往前挪,他不担心自己掉进万丈深渊,只担心发电机受到损坏。
刚翻越雪山就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谢宝金和保护他的连队,在过草地时只剩下了3人,就这3人扛着发电机,淌过沼泽,走出了草地,胜利会师。
在延安的庆祝大会中,谢宝金不但获得了“长征模范”,还在会中被毛主席亲自点名,夸奖了他的英勇无畏。
北平解放后,谢宝金跟着总参到了北平工作,可以说前途光明。但不幸的是这个时候谢宝金患了肺结核,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为了不成为组织的负担,他主动转业回了老家。
就这样,谢宝金过了十几年平静的生活。到了1966年时,谢宝金已经68岁,虽然有工资,但那点工资只能勉强糊口。他老伴常说:“你那些战友都在北京当官,你张张嘴就解决了。”
可谢宝金从未向战友、向组织张嘴,他说道:“国家现在不容易,怎么还能增加组织负担呢!”虽然生活贫困,但谢宝金从未埋怨组织,反而一直感谢国家和组织。
1976年,因肺结核谢宝金的身体越来越差,北京的领导邀请他去北京治疗。到北京经过治疗后,谢宝金就去了北京军事博物馆,想看看革命文物。
当他走到这台老旧的手摇发电机时,他忍不住抚摸着格挡的玻璃,好像这样就能时隔几十年后,再次抚摸到那个和他跨越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战友”。
他这一举动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被阻拦后,谢宝金红着眼眶说:“它是我当年背回来的。”说完就默默离开了。
而听到这话的工作人员在一番愣神后,向着谢宝金的背影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1984年,谢宝金在老家于都去世,享年86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