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一个12岁的农村少年,在学校跟同学打架,三个人对他一个,之所以打起来,是因为另外三个同学骂自己的父亲。少年当时没打过,心里有莫大的委屈,所以夜里不回家,堵在一户同学家门口,等着他出来,准备跟他决一死战。
但是当少年的父亲知情后,提着一根毛竹抬杠赶来,少年还以为父亲是来替我报仇的,激动得朝他扑上去,结果却被当着同学的父母,狠狠地扇了两个大耳光......
这一次真把少年打伤心了。“心窝里插了一柄刀,怎么也拨不出来!”
从那以后,少年再也没有喊过一声爹。
这段童年故事,属于一个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属于一个被父爱伤害的人,这就是麦家。
也是大家熟悉的《风声》、《暗算》等著名小说的作者。
麦家从此远离家庭,疏远了父亲。
直到20多年后,44岁的麦家行囊空空、疲惫不堪地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春日下午,选择回到故乡,那个曾一度令他感到痛苦的地方。他想要回到那片故土,与父亲和解。
当他小心翼翼地走进阔别了20多年的老宅时,父亲正落寞地坐在东厢房门前的躺椅上。
80岁的父亲抬头看了麦家一眼,又低头抽烟,问:“你找谁?”
原来父亲得了严重的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他不再记得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儿子。
在浙江的老屋里,父亲拉着他的手,对他说:“你能让我家老二回来看看我吗?”他蹲跪在地,对父亲大声重复“爸,我就是老二啊”。而不管他如何耐心解释,父亲都是一脸漠然,再认不出他。
3年后,麦家的父亲去世,在之后的三年时间中,麦家几乎一直处于“失语”的状态。在父亲去世后的第8个清明节前后,麦家在小说《人生海海》中写出了他对父亲复杂而微妙的情感。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上校,看上去就像谍战小说,但是当你看下去才发现,这讲得是故乡,是父子亲情。
书中的每一对父子,都是他和父亲的分身。每一次父子互动,都是他与过去的对话。每一个关乎父子的场景,都浸满他对父亲的忏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