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多巴胺穿搭:敢穿,敢想,还敢豁得出去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多巴胺穿搭”指通过服装搭配来营造愉悦感的穿搭风格。它就是对高饱和度的色彩进行协调搭配,于鲜亮彩色中寻求协调与平衡。“多巴胺穿搭”的“情绪疗愈”作用,不是源于衣服本身,而是通过色彩艳丽的时装来调动正面的情绪,这是一种“积极化的联想”。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礼佛图》(临摹) 唐·敦煌莫高窟130窟壁画



《捣练图》(局部,唐·张萱)



明·金镶宝蝶恋花纽扣 (江西博物馆藏)



刚出土的兵马俑



唐三彩梳妆女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弈棋仕女图》 唐

今夏的网络热词必须是“多巴胺穿搭”,它不仅霸屏各个网络平台,还成为了不少年轻人春夏穿衣的主要风格。所谓“多巴胺”,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以及开心的信息。而“多巴胺穿搭”是对高饱和度的色彩进行协调搭配,以玫红、宝蓝、粉红、粉蓝、亮黄、紫色等鲜艳的色彩为主,通过撞色或是独特的款式给人以感官上的刺激。高饱和度的色彩往往能给人带来生机,从而可以改善情绪。这种与快乐相关的穿搭风格其实早在古代就已流行,古人为了快乐,穿起衣服来还真是一点都不带客气的。

盛唐女子

主打的就是一个“敢穿”

说起多巴胺穿搭,来自盛唐的女子最有心得。与初唐时期柔和色调为主不同,盛唐女子干脆来个华丽大转身。她们更偏爱明艳大胆的配色,尤其对高饱和色彩简直是爱到痴狂,并且随性搭配,完全不受社会礼仪的约束。

这种自信又大胆的多巴胺穿搭很难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于是唐诗里对唐代女子的穿搭描述非常之多。如王珪“黄衫束带脸如花”,白居易“折腰俱老绿衫中”,徐惠“红衫艳织成”,韦应物“长怀旧卷映蓝衫”,卢照邻“娼家日暮紫罗裙”……别的不多说,单看这随机选的五句诗,就有红、黄、蓝、绿、紫交相辉映,仿若置身于色彩绮丽的大唐。

当然,多巴胺穿搭不仅仅是需要高饱和色彩,其精髓在于要让这些高饱和色彩相撞,并且要撞出美感,撞出风格。唐代女装的基本构成是裙、衫、帔。无论是平民妇女,还是贵族仕女,这三件都必不可少,这让唐代女子在撞色方面有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如盛唐的《弈棋仕女图》,画中仕女穿着红衣绿裙,两色相撞,还配上了金黄色沙帛,看起来富丽华贵。《捣练图》中有穿红衣蓝裙白帔子的,也有绿衣黄裙白帔子,还有嫌三色相撞不够刺激,裙子上还得再加上纹饰图案的。唐敦煌壁画《乐廷瓌夫人行香图》中的家属部分,几乎每位女眷身上的颜色都不少于三四种。这些绚丽浓艳的高饱和色彩被唐代女子大面积地运用在日常的穿搭中,数色相撞,撞出了生机,多巴胺自然也分泌了出来。

假如盛唐也有分享平台,那么在“多巴胺穿搭”这个话题中,安乐公主那条关于百鸟裙的笔记点赞数一定最多。这位安乐公主是唐中宗与韦后的小女儿,备受宠爱,她对多巴胺穿搭颇有心得。在厌倦了绫罗绸缎带来的多巴胺穿搭乐趣后,她忽然把目光瞄准了山林间飞来飞去的鸟,于是她把尚功局的司制叫来:“本公主想把这些鸟的羽毛都穿在身上,你们快点给我想想办法!”

此话一出,但凡是长得漂亮的鸟都倒了血霉,全都被抓进宫里拔毛。过了些时日,尚功局的司制呈上来一件极为奢华的百鸟裙。据多处史料记载,百鸟裙“正看为一色,旁看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百鸟之状,并见裙中”。原本盛唐女子的多巴胺穿搭只是让高饱和色彩相撞,谁能想到安乐公主居然用数百种鸟的羽毛进行撞色,并且还能在不同的场景下瞬时变色。当这条百鸟裙上了盛唐多巴胺穿搭热搜后,山林间的鸟集体翻了个白眼,因为不少贵族人家都对此进行了效仿,一时间“山林奇禽异兽,搜山满谷,扫地无遗”。

爱美没问题,但安乐公主如此骄奢,无视生命,实在过分。最终在开元二年,安乐公主的这些裙子被唐玄宗下令付之一炬。你以为是唐玄宗不喜欢多巴胺穿搭吗?不,他的杨贵妃也有一款黄裙上过热搜,《天宝初语》里就曾用夸张的笔法描述这段黄裙风尚:“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

为了能搭配这些高饱和色彩的服饰,盛唐女子对自己的妆容也下了狠手,堪称是“多巴胺妆容”。她们特别喜欢浓艳的厚妆,面妆与额黄花钿的搭配也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对此,唐代诗人王建在《宫词一百首》中描述得有些损:“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红泥。”居然说盛唐女子卸妆后,洗脸盆里的水倒出去就跟泼红泥巴一样,太狠了。

看来,盛唐女子的多巴胺穿搭主打的就是一个“敢穿”。

明代女子

报复性热爱还不够,配饰也要“多巴胺”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