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初,枫桥干部群众制造的“枫桥经验”正式降生,逐步进展成为绍兴市最具影响力的一张“金名片”。多年来,“枫桥经验”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驰骋奔腾,作为全国政法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始终引领着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前进。
时光如梭,六十年过去,如何紧跟新时代步伐,让“枫桥经验”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绍兴有自己的答案。
面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特点新问题新矛盾,绍兴始终坚持进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连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和方法,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循法而治
增强自治底气
“连续18年零上访,这个村子是怎么做到的?”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的基层社会治理成效,让别地的村官好奇又艳羡。
“‘四零’记录的法宝是什么?就是坚持党建统领乡村治理的创新探究,以党的领导为村庄治理把方向、拓渠道、增动力。”在村党委书记、主任骆根土看来,作为坚持进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党员必须事事想在前、冲在前、干在前。
为此,枫源村专门建立了党员结对联系制度。枫源村有121名党员、618户村民,每名党员联系6—7户村民,定期走访询问是否存在困难、有无矛盾纠纷,并收集大家对村级重大事项的意见建议。党员“入户问诊”、群众“开门请诊”,逐步形成连心、交心的基层社会治理场景。8分钟到达现场,一周内彻底解决纠纷。这既彰显了枫源村在党建统领下,抓早抓小抓源头的决心,也是18年来“四零”记录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来的枫源村,在合并之初,村委“说话不灵、办事不行”,各项事务推进并不顺利。为此,枫源村党委书记骆根土等村干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制定并实施起“三上三下、民主治村”决策制度。
如今,28条村规民约被印画在枫源村村道两侧的墙壁上,随着村级公共法律服务越来越完善、基层公共法治制度越来越健全,枫源村村民的法律意识得到有效提高,更好地维护了乡村和谐稳定。随着老百姓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很多矛盾、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传承进展枫桥经验有法可依。
此外,为制造优良法治环境,村口法治文化公园、江边法治长廊也在枫源村建设起来,将法治内容与党建文化深度结合,打造起综合性法治文化活动阵地,营造了枫源村浓厚的法治氛围。
“目前村民议事协商参与率从最初的15%已经上升到超50%,实现了矛盾调解率达100%、连续18年零上访的成绩。”枫源村村委会副主任骆银锋告诉记者,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枫源村一直高度重视擦亮名片、示范引领,守牢平安稳定基本盘,实现治理效能的迭代升级。
法治是和谐的基石、稳定的保证。去年11月,绍兴市专门制定并实施《绍兴市“枫桥经验”传承进展条例》,将“枫桥经验”这一基层社会治理经验上升为一般的法治规则,总结提炼转化为社会治理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法治模式,促进“枫桥经验”传承进展。
多元参与
解纠纷保平安
随着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统一引领下,绍兴各地建立起平安类、矛调类等各类社会组织,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了基层社会治理中来,共同为平安社会贡献力量。
“他把路口垫高,自己回家方便了,别的车辆经过总是会剐蹭我家围墙,所以我才拿石块拦着。”嵊州市甘霖镇东王村的村民黄某向“九斤姑娘”调解员气愤控诉邻居林某。
和风细雨化纷争,“九斤姑娘”品牌调解工作室调解员在多次走访了解情况后,协同镇执法办、村干部等到现场调解,最终双方都作出了让步。
“九斤姑娘”是由嵊州市甘霖镇深植本地越剧特色而创设的,吸纳了经验丰富的退休妇女干部、女性律师等组成了一支专业互补、多元调解的“巾帼”队伍。2023年来,共化解甘霖镇家事、婚姻纠纷共35件,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实现调解成功率100%,群众中意度100%。
在“枫桥经验”发源地的枫桥镇,基层社会治理“民间队”的力量也不可忽视。近年来,在2017年降生的首个平安类社会组织“红枫义警”的示范引领下,枫桥平安类社会组织迅速进展。
“之前,先锋救援队都在枫桥辖区参与护学,在上下学的时候指挥交通。枫桥镇中心学校的校长跟我说,队员们很尽责,连一瓶水都不肯拿,费用都是他们自己贴,学校都很过意不去。”红枫林义警服务进展中心项目孵化负责人周旦霞说。
在红枫林义警服务进展中心的和谐下,先锋救援队每学期拿到9000元,作为学生的上下学护学、安全教育等服务费用。虽然先锋救援队最终决定把这笔钱用于资助困境学生,但这对于该组织的自我认可和精神价值,起到了勉励作用。
红枫林义警服务进展中心是诸暨以慈善力量介入平安类社会组织的孵化,来提高它们的服务高质量和可连续进展,为“枫桥经验”基于基层治理的实践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现在,一支“红枫”已经变成了一片“红枫林”。多年来,绍兴连续开展“枫桥式”建设,在各类品牌调解室、平安类社会组织等的牵头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基层群团和社会组织等治理平台中,参与到基层单位治理工作中,推动镇街村社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综合体。
目前,绍兴已培育建设义警队伍188支3.8万人,创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家、省级335家,公安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家、省级“枫桥式司法所”30家,以及“枫桥式”社工站100家、“共富工坊”585家,构建起生活、服务、救援等多种“15分钟圈”。
“九斤姑娘”调解室、“红枫义警”等的行动也带动了更多社会理想组织参与到矛盾纠纷化解、平安创建中来,各类社会组织入驻县、镇社会治理中心,成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力量,县级“终点站”、镇级“主阵地”、村级“前哨所”三级矛调体系更加完善,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幸福之城增添动力。
数智支撑
推动治理现代化
随着浙江全省的数字化改革不断撬动着各行业各领域变革,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为治理现代化提供新动能,已逐步成为“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显著特点。在时代的数字化浪潮中,绍兴砥砺前行、勇立潮头,利用好各类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创新开发数字化应用,全量归集和处理基层任务事项、化解矛盾纠纷,为基层治理插上数字化的“翅膀”。
“多亏你们帮助,女儿看病的钱够了。”61岁的竺先生在国家司法救助金发放登记表上签字后,满怀感激地对绍兴市新昌县人民检察院办案干警说。竺先生是一起套路贷诈骗案件的被害人,损失5万余元,使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半个多月前,办案民警主动找到竺先生,帮他申请到了3万元司法救助金。
从过去“坐等案来”到如今“主动服务”,新昌县人民检察院自行研发的“束光”应用开启了司法救助的数字检察新模式。
不仅如此,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的“数字检察监督”、以横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法治的一体化改革创新的“破产一件事”、以网格“微治理”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的“城市枫桥·网格e家”、构建起高效智能的镇街—村社—网格协同联动治理体系的“浙里兴村治社”,到绍兴市委政法委创新打造的矛盾纠纷全量掌握“数智枫桥”数字化平台……绍兴连续推进平安法治应用系统与141基层智治系统融合贯穿,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的要求,绍兴进一步完善县级社会治理中心运行机制,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用好解决、解释、解气“三解”工作法,规范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构建完善解决群众诉求闭环机制。推动县级社会治理中心与乡镇(街道)四平台及网格实体化运行、高效化运转,切实提升基层治理实战实效能力。
从“被动治理”转为“主动治理”,从传统单一主体治理向多元协同治理转变,由传统手段到数字赋能……绍兴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不断丰富和进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加强调党的领导、更加彰显法治思维、更加突出科技支撑、更加注重社会参与,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打造和谐高效善治之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