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制菜进校园的问题最近讨论的很多,主要集中在安全卫生的监管和添加剂是否是个明确的危害问题。
对于监管问题,其实牵扯到两方面,一个是公权实施监管;一个是群众监督。
之前有支持预制菜的人士提出来说现炒现做的小食堂模式并不比预制菜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上更好,举出的事例就是之前的鼠头鸭脖事件。
但这其实反映出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公权力在实施监督方面是有问题的,鼠头鸭脖事件之所以成为一个被广泛讨论的问题,除了这事儿是比较恶劣的食品安全问题之外,主要还是因为市场监督检验部门的做法引发了公众不满。
不信任公权力的监督作用,是预制菜进校园被大范围反对的重要因素。在这件事儿上,公众更相信自己的眼睛。
因为如果预制菜由某几个大型企业集团化规模经营,那么就意味着群众监督的难度增大,大企业的大院高墙将是很难越过去的障碍。那样的话,就只能要求企业本身自己加强自律,如果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违规甚至违法生产不合格产品,公权力监督不到位的话,解释权事实上就交到了企业自己手里。
这里不妨举个例子,如今某些网络大V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粉丝。按常识判断这都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被质问一句:你怀疑数据造假拿出证据来?这你又傻眼了,一般人怎么可能有证据,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你又没那权益,一句商业秘密就把你怼回来了。
所以企业越大,越具有垄断性,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就越难打破。
小企业就可以吗?理论上难度同样很大,但是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往往比较小,处于相对封闭的熟人社会中,熟人社会的特点决定了这些小企业更注重在这个小圈子里的口碑,否则会死得很快。
我们平时去小饭店吃饭或者去菜市场买菜,决定我们做何种选择的往往都是口碑,由于小饭店和小饭店之间,小摊贩和小摊贩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竞争关系,客源又基本属于同一个小圈子,他们乱来风险就很高,客观上会有乱来的,但是至少不会太过分,否则就是关门歇业的下场。
说到这有人可能会说,大企业要是胡搞风险更大,毕竟他们的投资规模更大,损失也是巨量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与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由于规模足够大,有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影响媒体,塑造自己的企业及产品形象,控制负面信息的传播,而且其产品覆盖的范围也足够大,理论上一旦真的出问题,也可以断臂求生,砍掉某个区域性生产商,将锅甩出去。真有损失与其盈利相比也不会比对外宣称的大。
而且资本只要足够强大,即使有一家真的倒了,换个马甲、重新找个白手套可以继续胡作非为,只要形象塑造地足够高大,充分利用人性中趋利的弱点,出让一点好处出来,就不乏为其说话的所谓肉喇叭,群众的盲从被调动起来,独立思考成了异类,群众监督便会泯灭在资本掀起的浪潮中。
目前最奇怪的地方就在于,明明民怨极大,反对预制菜进校园的呼声呈一边倒的趋势,但支持推广预制菜进校园的一方依然头铁地非要进入,这就显然不是一个预制菜是否适合进校园的问题了。是否有其他动机,是否在刻意制造矛盾,这是个更值得警惕的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