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公布的数据,全球货币出现大震荡、大调整,特别是美元和欧元的调整非常大,人民币也取得了大突破。
未来10-20年国际货币将发生重大重组,这并不奇怪。旧秩序受到影响,新秩序正在慢慢出现!
SWIFT系统报告了今年7月份国际货币支付的份额(8月份数据尚未公布)。美元的份额已达到46%。尤其是美元本身所占比重比较高的话,还是能够实现更高的价值。上涨让人感觉美元的国际地位依然稳固,但真的是这样吗?
2021年同期,美元国际支付占比为39.38%,目前已增至46.46%。增长幅度不小。
不过,这种美元支付占比的上升与欧元的大幅下跌有很大关系。几乎可以说,欧元份额的下降促成了美元的快速上涨,美元减少了欧元失去的部分份额。
SWIFT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欧元支付份额大幅下滑至24.42%,直接跌破30%。要知道,2021年同期欧元支付占比高达38.43%,与美元非常接近。现在突然下降了。支付份额下降了14个百分点,降幅非常大。
欧元之所以大幅下跌,一方面是美国持续加息,全球美元不断回流美国,欧洲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欧洲目前的经济表现很差,出口贸易放缓,制造业停滞。尤其是被誉为欧洲经济老大的德国,GDP已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出口形势持续低迷。由此导致欧洲国家贸易中以欧元结算的份额大幅下降。
还有另一个原因。欧洲能源过去主要从俄罗斯进口,并以欧元结算。现在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需求大幅下降,这也导致欧元结算份额下降。
显然,欧元支付份额大幅下降,美元受益最大。
以美元支付的份额增加了7个百分点,使得欧元损失部分的一半被美元吃掉,另一半被英镑、日元和人民币等其他货币吃掉。
此外,7月份英镑兑付率为7.63%,较2021年同期上升1.64个百分点;日元贡献为3.51%,较2021年同期提升0.77个百分点;人民币支付率为3.06%,较2021年同期上升0.77个百分点。 0.87个百分点。
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再次突破3%,而美元的份额为46%。这种差异是否意味着美元的地位依然居高不下,难以追赶和撼动?
事实上,3%的人民币在SWIFT系统中公布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真实实力。可以明确地说,人民币被严重低估。也可以说,人民币在SWIFT系统中并没有发挥全部的力量。显示在
9月4日,央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在年度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今年1月至7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达到24%,创下新高。
要知道,我国已经建立了人民币跨境交易系统(CIPS)。尽管CIPS尚无法与以美元为主的SWIFT系统相媲美,但CIPS交易量增长迅速,具有很强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
目前,我国已与许多国家实行外汇交易,在贸易过程中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绕过美元。例如,我国与俄罗斯的贸易有80%以人民币结算。
我国与巴西、阿根廷、伊拉克等国的贸易以人民币结算。包括沙特、伊朗在内的中东产油国也开始使用人民币与我国进行石油贸易。
美国和欧洲将俄罗斯踢出了SWIFT系统,并冻结了俄罗斯美元资产。这直接影响了自身信用,也让很多国家意识到依赖美元的弊端。因此,从2023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家将采用本币结算,并主动绕过美元,甚至俄罗斯和印度之间的石油贸易也将采用人民币结算。
近期金砖国家扩张至11国,直接影响了美元霸权,金砖国家除了沙特、伊朗之外,还宣布将采用新的共同货币,创建国际经济新秩序。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主要产油国的加入动摇了石油美元体系的基础。世界倡导的货币多元化正在逐步取得成果,人民币国际化也带来巨大机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