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一个叫“在下辉子”的账号最近火了起来。起因是他拍了一个高中同学盲盒系列的视频,他也因为这些视频收获了400多万的粉丝。
如果你不知道他也没关系,但是你一定知道李雪琴。是的,李雪琴也是他的高中同学之一。
那么,为什么辉子拍的这些视频能够引起这么多网友的共鸣呢?这还要从他拍摄的视频的初衷说起。
距离辉子高中毕业已经过去了十年,十年后,曾经一起说笑打闹、学习生活的同学们如今都在做什么呢?想到这里,辉子把高中同学做成了盲盒,选中谁就去见谁。
他见了当年在一起不到半年的初恋,也见了忙着拍摄的李雪琴。视频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高考考得最好的那些人现在过的好吗?”
这句话戳中了很多网友的好奇心,人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脑海中也浮现出一个似曾相识的问题:读书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高考考得最好的那些人现在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随着当前社会内卷状况变得越来越严重,读书无用论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那些拼命读书的孩子,努力考上大学,读硕士,读博士,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却卡在了找工作的问题上。
有些名校毕业生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有几千块钱,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过着拿高薪的体面生活。
于是,那些曾经没有好好念书却赚了很多钱的人就站出来表示,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已经过时了。这是真的吗?
事实上,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高考仍然是目前选拔人才最公平的方式。无论出身如何,穷人家的孩子都有机会可以通过读书走出那个小山村,命运的齿轮从此开始转动,一个人的一生就这样发生了改变。
2017年河北省沧州市的理科状元庞众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出生在一个残疾人家庭,考上状元后,记者和清华大学的校长上门访问,都被庞众望的家庭条件惊呆了。
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庞众望不负众望地考上了清华。
虽然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寒门学子可能都成不了众望,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无论他们成绩是好是坏,他们都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有些人可能没有成为那个考上985、211的优秀学子,只考上了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后也可能只拿着很普通的工资,但是从农村走到城市,就是一种很大的跨越。
这些人也就是前段时间网络上受到广大网友关注和讨论的“小镇做题家”。
事实上,工资水平不能成为衡量读书是否能够改变命运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是多元化的。就拿李雪琴来说。
很多人都通过脱口秀认识了她,但是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过她的成长经历。她出生在东北的一个普通小城市里,家庭条件也很一般。
在辉子发布的视频中他提到,李雪琴给他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聪明,因为李雪琴平时看上去并不是特别用功,但是却总能考一个好成绩。
两人在一起回忆以前的高中生活时,李雪琴还提起自己总是抄另外一个同学的物理作业。由此可见,李雪琴和我们传统印象中的那种好学生不太一样。
但是后来李雪琴还是考上了北大,后来还到美国进行求学。
李雪琴对辉子说,自己通过高考这条路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确实。虽然李雪琴并不是因为考上北大、去美国读书才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正因为她考上了这些优秀的学校,她才有机会去接触更大的舞台,看到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