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取片龙涎安古鼎,香阖静,横窗写出梅花影。——宋 李公昂《渔家傲》
在那个寒冷的冬夜,女主人公隔帘拜月,而后伴着柔和的龙涎香安然入睡,窗外月色如水,梅花横斜的疏影映在纱窗上。
这是李公昂笔下的岁月静好,因为心无挂碍,所以沉酣入梦,那月色,那梅花,还有那横窗疏影,是如此的恬淡、静谧。
多情总比无情苦。并不是所有的心愿都能得偿,那横窗疏影所见证的,也并非都是美梦成真,还有夜深人不寐的苦相思。
“蔷薇露,荷花雨,菊花霜冷香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马致远笔下的月夜梅影里,是不尽的闺怨。
才下眉头,又上心头。闺中人苦苦思念着远行的爱人,从春天盼到冬天,依旧音信杳无,月圆人不圆,唯有梅影伴孤影。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元曲大家,不仅杂剧知名,散曲也极富盛名,现存小令104首,其中就有二十多首重头、言情小令。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落梅风 人初静》既是其中之一,夜深人静,梅影横窗,内有闺中人苦相思。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
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元 马致远《落梅风 人初静》
简译:
夜深了,人刚刚安静下来,窗外的月色正是明亮的时候,白梅的花枝斑驳地斜映在纱窗上。
梅花弄影,像是在嘲笑形单影只的闺中人,岂不知,待到月亮沉下去后,都是一样的寂寥。
赏析:
这是一支颇有趣味的小令,前三句写景,清新明亮,恬淡静宁,犹如一幅岁月静好的水墨画,令人心生美好。
后两句转折,写梅影横窗,闺中人月夜难寐,自怜不暇,情景由清新转入凄清,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幽怨之情。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夜深了,人们都渐渐地进入了梦乡,万籁俱寂,天地间一片安静。
这是一个月圆之夜,皓月当空,月色皎洁,庭院里白梅绽放,莹润如玉,芬芳氤氲,疏影横斜,映在纱窗上。
杜耒有诗曰:“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王维亦曾询问乡人:“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月色溶溶,梅花飘香,西窗剪烛,知己围炉,品茗闲坐,这样的月夜,是多么的温馨美好,又有谁不向往?
“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可是,良辰美景,又怎可形单影只?独守空房的闺中人,难免触景伤情。
当那横斜的梅枝在纱窗上弄影时,女主人公不禁心旌动摇,本想安静地睡下,可是,闲愁别恨又涌上心头挥之不去。
梅影横窗本无心,可是,闺中人却认为梅花是在嘲笑她的孤单寂寞冷,甚至还对其心生怨恨:“月沉时一般孤零”。
闺中人没有良人相陪,窗外梅花有明月相伴,女主人羡慕嫉妒恨,不由得无端怨梅花,这样的恨意,并没有由头。
想来令人忍俊不禁,可是,就是诗人这般巧妙的构思,才映衬出女主人公的情深意长,以及那远行人的薄情寡义。
马致远这首小令构思奇巧,饶有趣味,语言清新,通俗易懂,意蕴悠长,读来令人有回味无穷之感,是难得的佳作。
后记: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河北人氏,元代著名的戏曲家、散曲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佐国心,拿云手”、“写诗曾献上龙楼”,马致远心怀报国之志,有远大的政治理想,青年时期,也曾为抱负孜孜以求。
“空岩外,老了栋梁材”,靠马背打天下的蒙古统治者,并不注重汉文化和汉族的文人,所以纵有满腹经纶也无用武之地。
“单挑山头月,斧磨石上苔,且做樵夫隐去来。”,历尽无数失望,人生走到最后,马致远终于明白,山水田园才是归宿。
马致远一生的成就是在戏曲创作上,他创作的杂居有15种,代表作有《汉宫秋》等,散曲120余首,有《东篱乐府》存世。
马致远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典雅清丽,《太和正音谱》赞其如朝阳鸣凤,以上分享的《落梅风 人初静》属于清婉之作,值得一读。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刘玲子candy
参考资料:
《东篱乐府》
注:本文系刘玲子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