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上善若水,兴百业,润万民。”连日来,河北易县水利局打造的“供水之情”理论宣讲公益课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干部群众前来学习参观。9月21日,易县第二小学师生一行20人走进易县供水公司开展了“一滴自来水的旅行”科普教育。
“日常饮用水从哪里来?是怎样流入千家万户的啊?”易县水利局退休职工赵来栓在与孩子们互动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赵来栓,也是“供水之情”理论宣讲团的一名宣讲员,老人通过讲述水利事业发展,工程建设中的先进事迹,生动地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变成孩子们能听懂、喜欢听的小故事,师生们沉浸式体验一滴水从“源头”到“龙头”的过程。参观中,大家认真倾听,个个情绪高涨,不时与宣讲员互动,在欢快的过程中增强了师生的爱水、护水、用水、节水的意识。
“我明白了水的来之不易,自来水不是自己来的,是水厂的叔叔阿姨们不间断地工作,才有干净的自来水喝。”易县第二小学五年级三班学生王凯泽说。
今年以来,易县水利局“供水之情”宣讲团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充分发挥志愿宣讲员的专长,通过“理论+文艺、理论+科普”等形式,将大主题转化为小切口,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的“家常话”。截至目前,已举办各类理论宣讲50余场次,受众人群1万余人次。
“常态化开展供水开放科普日活动,用好理论宣讲‘公益课堂’,针对不同受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有滋有味’,深入人心。”易县水利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张代英说。(赵彦彦)
9月20日,易县水利局“供水之情”理论宣讲团公益课堂成员赵来栓在为师生们进行宣讲。 王斌摄
9月20日,宣讲员赵来栓与师生互动,普及节约用水知识。 王斌摄
9月20日,在易县供水公司,师生们沉浸式体验一滴水从“源头”到“龙头”的过程。 斌摄
“互动式”的理论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变的“有滋有味”。 王斌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