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一种“绝症”肆虐了东三省,致死率高达92%,一个冬天就能毁掉好几个村子,大家谈此病色变,这时,一个人用豆腐让此病销声匿迹。
这种病之所以被称之为绝症,是因为只要村里有一人染病,就会祸及全村,又被称为“绝户病”,是一人染病,全家都无法幸免的意思。
后来,这种病有了一个学名:克山病,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病人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克山病的发病范围越来越大。
1953年,克山病再次大爆发,范围波及华北,西南等地区,一亿多人的生命遭到了威胁,爆发最严重是黑龙江。
为了拯救乡亲们于水火,哈尔滨医科大学组成了一支医疗队,逆行奔赴病区,医疗队长名叫于维汉,他在出发前就下定决心,此行不消灭克山病,绝不回家。
东北的冬天,早已大雪封山,于维汉却一刻也不敢耽搁,他清楚耽误一分钟,这种病就能带走很多病人的生命。
他冒着被传染的风险,深入病区,系统地诊治了6000多名各种症状的克山病患者,主持解剖了500多例死亡患者,在动物身上做了5千多次实验,整理出了最珍贵无比的第一手资料。
四年后,于维汉尝试用葡萄糖当乳液的方法抢救急症病,成为克山病防治史上的一大突破,一下就把急性克山病的治愈率由3%提升至9%。
又过了四年,他提出了克山病病因假说,明确了克山病发病与单一膳食条件有关,是一种与营养因子有关的地方性心肌病,这也就意味着食物的改变就有可能预防这种病的。
有了这个思路,于维汉开始在黑龙江建起了克山病防治观测站,对1.6万人开始了长达22年的综合性研究,研究发现,克山病流行地区普遍缺乏锌,锰,蛋白质和维生素E的摄入。
于维汉又开始从饮食上下手,寻找百姓吃得起,又富含这些元素的食物,最后还真被他找到了,那就是餐桌上的常客:豆腐。
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自掏腰包,挨家挨户给病区的村子送豆腐,获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后,他才把方法推广到所有克山病地区。
从1953年到1985年,于维汉与克山病缠斗了32年,他的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最终拯救了我国黑吉辽等16省区309个县,1.24亿病区人口,使病区彻底摆脱了克山病的侵扰。
后来,于维汉当选我国工程院院士,他用院士津贴设立了“贫困大学生”奖学金,资助优秀的贫困大学生。
晚年,他作为博导,培养硕士生38名,博士生32岁,至今,他的学生还有不少是我国医学领域的权威。
88岁的时候,于维汉院士与世长辞,但他所做的贡献,让一代又一代人受益,他所培养的人才,将会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造福更多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