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3年9月份,正是我国高校开学季,随着新生的到来,应该充满着喜悦的气氛。但是最近权威媒体报道的新闻里面,有大量中青年高校教授因突发疾病离世,对中国的科研界造成一定影响,也让人感到非常可惜。
高校教授是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相比于中小学教师只专注于教学,高校教授不仅有教学任务,还有更重要的科研任务。因此,取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才是高校教授最高的目标。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高校学者愿意拼尽全力,牺牲休息时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谷人旭离世,死因只有两个字
最近半个月里面,我们看到有两位中青年学者离世,已经引起全国网友的关注。这两位高校学者分别是33岁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教授张佳佳,52岁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赵醴。没想到最近两天,我国的高校里面又传出噩耗,一位重量级的大学教授,又意外离世。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治丧小组发布的讣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谷人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瑞金医院离世。作为为我国地理学界的著名专家,谷人旭教授的意外离世无疑是行业里面的重大损失,这位极具爱国情怀的学者,一直都是年轻学者以及学生学习的对象。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谷人旭出生于山东莱阳,1978年首次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录取。成为当时莱阳为数不多考上985高校的学生,当时是全县人的骄傲。
到华东师范大学就读以后,16岁的谷人旭才发现自己是年级里面最小的学生。当时刚实行改革开放,以往大量滞留的学生都是刚参加高考,所以整个年级的学生年龄差异非常大。
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本科学业以后,谷人旭寄留在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并在1986年顺利拿到硕士学位获得留校任教的资格。1991年又赴日本日本国立广岛大学留学,于1996年拿到博士学位。
以最快的速度拿到博士学位,谷人旭并没有贪恋发达国家的各种优越生活条件,而是迫切的回到自己的母校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希望以自己最大的能力,缩小国家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农业以及地理研究等方面的差距。
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以后,谷人旭教授变得更加繁忙,经常要到野外进行各种地理环境的勘测,或许从那个阶段开始,没有好的调养而且风吹日晒,身体已经逐渐出现各种小问题。
据采访的语录来看,谷人旭教授提到自己当初读本科时,大学老师都是带着一群学生到野外真实地考察,当自己做老师以后,希望能让自己的学生将理论联系到实际,真正能做到学以致用。
如果是普通的企业职工或者是公务员,61岁应该是正常办理退休手续。但是在985高校里面,61岁正是教授黄金研究时期,基本就没有退休这种概念,起码要到65岁才能真正退休。许多学者达到退休年纪学校都会以外聘的方式,继续让这些学者留在学校里面做研究。
谷人旭教授当年从普通的县城家庭走来,从接触到地理学以后,毕生都是致力于地理研究,曾获得国家农业部联合颁发的优秀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学校发布的讣告里面,也只是简单的提到“因病”离世,简单的两个字就有千斤重,也是让人感慨万千。毕生都没有得到休息,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教育事业,非常让人敬佩。
个人观点
我国科研界里面总是强调无私奉献精神,都是强调要以国家事业为重,所以很多大学教授都有忘我的精神,特别是老教授更是将这种爱国情怀发挥到极致。他们没有物质方面的追求,的希望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奉献给国家,只是希望国家能发展得更好。
这样的出发点确实很好,也很值得我们敬佩,但我们也必须要意识到这种价值导向的弊端。很多大学教授都废寝忘食地做研究,导致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最终导致很多学者都是没有活到60岁。
我们的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强调奉献精神的同时,确实也应该强调劳逸结合。所谓的奉献精神也应该要有个限度,不能走向极端的方向,所以高校的正确导向也非常重要。
如果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高校的教授确实需要有艰苦耐劳,甚至是废寝忘食的精神,才能撑下去。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我们更希望真正有贡献,有家国情怀的教授,能有更多的休息时间,能长命百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