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道孚,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会是以“一人分饰多角”大力推介宣传家乡爆火网络的文旅局长降泽多吉,在他的极力宣传下,让更多人看到了道孚的美。这里有绝美的人间仙境画卷;这里有原生的高原地质奇观;这里有藏民居建筑艺术之最;这里有古朴的康巴五彩文化。这里还有一群人,他们身着藏蓝,服务百姓,在扎坝大峡谷,乘风而行,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底 色
踏遍山河,守护绿水青山。亚卓镇盘龙村,位于鲜水河国家森林公园腹地,村委会所在地海拔4100米,是个典型的高原牧区村。全村草地面积9939.3公顷,林地面积637.73公顷,各类野生动物70余种。
一大早,道孚县亚卓镇盘龙村驻村队员谢安东便协助村干部组织护林小分队集合,准备开始一天的巡山工作。2021年,谢安东到盘龙村,在日常开展驻村工作之外,作为森林公安的他立足职业,着手提升村里的护林防火工作水平。谢安东深知“森林防火千秋业,生态安全万代兴”的道理,两年来,他走遍了村子的每一个山岭,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的护林防火意识明显提升。两年来,盘龙村无任何森林草原火灾火情和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发生,全村生态资源安全,林区秩序良好。
在村里,大伙儿都爱亲切地称呼谢安东为“谢泥朵巴”,意为谢警官,在他心中,村民们的认可就是对他最大的褒奖。
用心用情,架起警民连心桥。在亚卓镇乌拉村农田里,第一书记王仕亮和村民们刚忙完上午的劳作,便就近在田间地头召集大伙儿,开展法治宣讲。村里特色“连麸面馍馍”就着一口热茶,大家边吃边聊,这样“接地气”的宣讲,王仕亮每月都会开展一次。来自凉山的民警王仕亮,面对生活习俗大相径庭藏族村民,用“真心为民”搭起连心桥,完美融入到乌拉村这个藏族村落。“现在村里的村民都能用汉语交流,沟通不是问题。王书记来村子后,经常给我们普及法律法规和方方面面的安全知识,我们都很有收获。别看他不是本地人,但非常好学,现在都能用简单的藏语和我们沟通了!”乌拉村村支部书记让吉让布如是说道。
藏蓝守护,全时段为民服务。服务群众和朝九晚五的机关单位不同,驻村工作没有上下班和周末双休的说法,在扎西岭村,忙活一上午,正准备吃饭的第一书记张昕鑫,又遇到前来咨询的村民。作为法制民警的张昕鑫,自打驻村以来,便成了全村的“法律顾问”,大事小事,总爱找他帮忙。这个本就热心的大个子,每次都会耐心为村民答疑解惑。
他们是从警营里来的“村官”,也是扎根峡谷村落里的“警官”,他们以藏蓝色的底色,守护着这片青山绿水,更守护着老百姓的平安。
初 心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开展以来,仲尼镇把衔接推进乡村基础建设作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初心工程,因地制宜,精心谋划设计,积极推进落实。
微光点亮,凝聚振兴希望。2022年,在仲尼镇向秋村第一书记杨华的积极对接下,向甘孜州公安局争取资金,帮扶向秋村解决了30盏太阳能路灯。路灯安装后,向秋村的乡村道路照明情况得到改善,老百姓夜间出行更加便利心。夜空之下,高原村落的点点微光与满天繁星遥相呼应,照亮了夜归人回家之路,更点亮了村民们的乡村振兴之路。
聚焦群众所盼,提供不竭源泉。2021年,刚来到麻中村的第一书记格让多吉了解到村民用水不够的问题后,当即与相关部门积极联系,在他的奔波对接和各方的关心支持下,如今总投资70万的麻中村村级安全饮水提升改造工程顺利开工,彻底解决了麻中村蓄水量少、用水不够的问题,保证家家户户都能充裕、放心用水,切实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打开致富之道,铺上幸福之路。对于第一书记拥忠尼玛和驻村队员谭锦裕来说,初到扎然村,印象最深的便是通往村子的路。由于地处峡谷,自然灾害频发,道路经常发生垮塌。2022年7月,两人积极与镇党委政府衔接,对有道路隐患或常年垮塌的路段进行新建维修。通村公路的维修,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成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2022年5月,拥忠尼玛和谭锦裕与县乡村振兴局衔接,开设扎然村种植紫皮马铃薯培育基地340亩,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一路通,百业兴”,如今的扎然村,公路蜿蜒畅通,这是民心之路,是经济之路,更是幸福之路。
两年来,驻村民警们立足本职,不等不靠,积极主动为村子争取项目建设,大力提升基础建设。说到底,这份坚持源于为民初心。
种 子
在道孚县扎拖乡,目前共有在读大学生27名,中学生79名,小学以下学生144名,占全乡人口的17.62%。对于如今的村民来说,日常的衣食住行早已不是问题,孩子的学费,成了家里较大的一笔开支。
大山的孩子,有着如山的坚毅。从深山走出去的他们,不会荒废假期的时光,学期结束,同村的大学生泽仁来布、白德央吉和同乡学子结伴返回扎拖乡波罗塘村,帮助家里农忙。洋芋地里,泽仁来布和白德央吉见到了阔别数月的“老朋友”:扎西多吉和益西多吉,州公安局派驻波罗塘村的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
久别重逢,两个大学生有着分享不完的见闻故事,更让人喜悦的是家乡的变化:“扎西哥,看到我家田地边上新围了一圈栅栏,是好久围的哦?”“今年初你刚去读书不久,我和益西哥围的嘛,现在野猪多,不围起的话庄稼又要遭殃。”“还是两位多吉哥想得周到!”“少拍马屁,多干活路!”众人一边劳作一边谈天说地,声声欢笑在山谷飘荡。
忙碌半晌,树下乘凉,益西多吉看着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满眼都是曾经的自己:“我的老家和咱们村一样,到县城很远很远,要走4小时。我从小就下定决心,长大一定要走出大山。你们也要好好读书哦!”“放心,阿哥益西,以后我毕业了和要你一样,当警察!”两人坚定回答。都是大山里走出的孩子,他们在大山的见证下约定未来。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除了资助在读大学生外,驻村民警还将村里的一些“特殊”家庭也纳入到资助范围。在道孚县小学,扎贡村第一书记何铖又和邓珠外婆一道,带着礼物去学校看望邓珠。“现在老百姓都脱贫了,但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家庭,我们在平时会重点关心帮助。邓珠还有一个妹妹,患有先天性唇腭裂,两兄妹和外婆、母亲相依为命。现在每年州公安局会提供6000余元的教学和医疗资助,我们一有时间也会来看哈娃娃。”看望邓珠的路上,何铖边走边介绍。临近期末考试,何铖带着精心挑选的文具,来给邓珠加油鼓劲:“这套尺子和铅笔考试时别忘带了,这本同学录能记录同学间珍贵的友谊,这本……”何铖细心一一介绍着礼物,邓珠青涩的眼神藏不住开心,而身旁的外婆却早已红了眼眶:“真的不晓得咋个感谢你们!”
在85公里外的扎贡村,邓珠的妹妹小拥措幼儿园已经放假,正是无忧无虑年纪,小家伙成了驻村队员张运华的“小跟班”。对于这个“喊不回家”的女儿,母亲白玛措也很是无奈:“外婆在县城照顾邓珠,家头就靠我一个人,拥措放假了也不用管她,起床吃了饭就跑去找警察叔叔去了。”在州公安局和县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小拥措在2021年12月进行了手术,两年间效果喜人,已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可以自信、快乐地成长。张运华:同样为人父母,当时了解到小拥措的情况后很心痛。现在看到她的情况越来越好,我们发自内心的高兴。
从幼儿时的咿呀学语,到少年时的书声朗朗,再到大学第一次踏上离乡的旅途。教育,让大山深处发生了最根本的改变。驻村民警们用点滴关怀,将希望的种子深埋,经雨露滋润,阳光温暖,终有一天,她们将绽放,到那时,峡谷村落将迎来最美的季节。
分别
“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歌声远,琴声颤,草原上情谊暖。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唱不够,说不完,祝愿用哈达献满......”两年一轮换,11名民警的驻村时光即将结束。在8月高原最好的时节,一场高原独有的欢送会在草原上进行。围坐同心圆,欢歌笑语,共述真情。两年的时光,如一碗滚烫的酥油茶,浓厚暖心。最美好的祝福,化作洁白的哈达,无论来自何方,他们永远都是这高山峡谷中的一份子。
新 篇
11名民警的驻村时光虽然告一段落,但甘孜公安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脚步从未停歇。8月1日,州公安局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赵志刚带领新轮换的12名民警赴道孚开展轮换交接工作。甘孜公安特警“24勇士”:兰科、四郎曲批、格桑;甘孜公安首位女驻村队员:杜莉;泸定地震逆行而上,守护家乡的“海螺沟卫士”:吕鑫波等12名民警从战友手中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他们将在这片热土之上,继续秉承甘孜公安“缺少的是氧气,拥有的是忠诚”铮铮誓言,始终坚守为民初心,续写藏蓝色的乡村振兴故事。
编辑:宋超
责编:韩冰
审核:陈有伟
审定:扎西洛布
@甘孜警方微博
♪甘孜警方抖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