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20时
天山脚下,荒漠边缘
趁着第三师红旗农场的天空
还是一片透亮
今年68岁的蔡水发
一边用“广普”打电话
一边招呼货车进场拉货
第三师红旗农场养殖基地
石斑鱼生龙活虎。
这是新疆时时鲜水产公司本月发出的第三批海鲜,其中有石斑鱼、白对虾、青蟹、小青龙等多个品种。“下一批海鲜已被香港客户预订。”公司创始人蔡水发说,8月起来自全国各地订单越来越多,今年200多吨海鲜还没“上水”就已被抢购一空。
沿天山山脉北行
在距离红旗农场120公里外的哈拉峻盐湖
蔡水发的团队在盐湖边上全力建设新的基地
那里 规划1000多亩
共24座现代化巨型养殖车间
配套育苗场、饲料厂和晾晒场
“基地建成将进一步增加产能,丰富产品,让更多人实现‘新鲜’自由。”蔡水发说。
正在建设的一号基地。
蔡水发来自广东湛江
那里被叫做中国海鲜美食之都
2020年3月
他到新疆哈拉峻盐湖游玩时感慨:
“景美、果甜、人好、地大物博,
就是缺了点海鲜。”
长期从事海鲜批发的蔡水发
不仅深谙海鲜的魅力
也洞察到新疆海鲜背后的商机
东星斑幼苗。
在荒漠边上养海鲜?
当时不少人提出质疑。他不听,几天后,便邀请长期在北部湾海域从事水产养殖的“土专家”陈家珍到新疆考察。站在天山脚下,陈家珍看着苍茫芒的盐碱地陷入沉思。这里在亿万年前也是浩瀚的海洋,沧海桑田、时过境迁,这片土地还藏着多少有待开发的宝藏?
在哈拉峻盐湖,陈家珍(左一)和蔡水发在品尝盐碱地上的“盐卤草”。
陈家珍抓了一把盐碱地上的草看了看,尝了尝,一股熟悉的咸味涌上味蕾。“这就是湛江沿海地区常见的‘盐卤草’!”陈家珍兴奋地告诉蔡水发,看到这个草,就看到养出海鲜的可能。
到离大海最远的地方养海鲜
几名湛江人走过不凡的3年
他们辗转来到红旗农场
在荒地上盖大棚、铺地膜、造鱼池
蔡水发还找来两个侄子前来管理
一伙人把几百万积蓄陆续投入研发
三年间没有离开新疆
蔡水发(左一)参与养殖基地工作。
新疆第三师红旗农场新疆时时鲜水产养殖基地里,蔡水发(中)和侄子们正在查看石斑鱼的生长情况。
在荒漠边上建养殖厂房,关键是食品安全、生态循环,最重要的还是“零排放”。几年来,陈家珍发明5项有关零排放、零污染的技术专利,运用“海水还原法”打造生态小海洋。“过去常用的是‘添加法’,在淡水资源上添加材料,多少会造成环境污染。”陈家珍说,“但这是新疆,不能向大自然排放任何有害物质。”
经层层技术攻关
2021年3月
他们利用当地地表盐碱水还原出与天然海水相似度达99%的海水,水里鱼游虾嬉
2022年8月
在红旗农场盐碱地上试养海罗非和南美白对虾;
今年5月
工厂化养殖成功,每立方米水体收获20斤海对虾、70斤海鱼,这是新疆首例成功的海水养殖。
走在天山脚下,蔡水发他们自信满满。
在新疆这里收获海鲜
距上次或许已有亿万年
策划:路玉萍
文字:全媒体记者莫松萌
图片:记者张锋锋
视频:张锋锋 莫松萌 新疆广电
编辑:郑莹
审核:韩海冰 路玉萍 莫松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