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建馆70周年书画展开幕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砥志研思七十载,笃行致远庆盛世。9月19日上午,由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天津美术学院主办的“翰墨情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成立70周年书画展暨送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天津美术学院隆重举办。天津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主任(馆长)魏世华,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赵华,天津画院党组书记李林河,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寇疆晖,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书平,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张建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张福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杨健君,市政府参事王悦群、沈奎林、王毅斋、刘红光、孙惠玲,退休老同志赵金水、阎金明、钱志强、王宝贵,以及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张铁良、赵树松、贺建国、张洪千、王振德、贾宝珉、王之海、王东生、阮克敏、何佩森、郭书仁、蒋峰、崔乃强、霍春阳、华克齐、何延喆、刘春雨、韩嘉祥、曹柏崑、王宝发、王玓、姚景卿、王书平、王梦玉、郑连群、刘文生、籍薇、史振岭、晏平、李莉娟、陈钢、李瑛、卢永琇、庞黎明、陈钢、孙连元、张亚光、喻建十、史玉、高学年、刘宝明,天津美院教授、中国书画报社社长路洪明以及来自北京、深圳和四川的特邀嘉宾习晓兰、冀长吉、雷冰、胡桂忠等有关人员参加了开幕式。
李有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副主任(副馆长)李有先主持。
王振德代表馆员在开幕式上讲话
王振德代表馆员在开幕式上讲话,他提到:“天津文史研究馆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在过去的70年里,我们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众多参与者和支持者,他们为本次书画展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感谢天津美术学院与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在文化传承与研究方面所做的有益尝试,为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回顾过去70年的历程,天津文史研究馆在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正是有了历届馆员们的努力耕耘,我们才能为天津乃至全国的文化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文史研究馆的初心和使命,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赵金水代表退休老同志发言
天津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原党组书记、主任(馆长)赵金水代表退休老同志发言,他提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回首往昔,历任馆员与机关干部围绕‘敬老崇文、存史资政’尽心尽力、发挥作用,创作了一大批像《滨海潮》《津沽远眺》等诸多书画精品,为天津文化贡献了力量。70年来,尤其是新时代10年来,我们党和国家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咱们文史研究馆也完成了著书立说、书画创作、统战联谊等重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文化建设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我们退休同志将与各位先生、各位同仁一道继续奋斗、发挥余热,为天津市和室(馆)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寇疆晖在开幕式上致辞
受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委托,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寇疆晖在开幕式上致辞,在讲话中提到:“在70年的光辉历程中,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各个时期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务,集聚一大批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文化名人,积极开展著书立说、书画创作、编史修志、文物考古等活动,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历届馆员们崇文尚德,耕耘不辍,以丰富的文化艺术形式,为天津文化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和众多的馆员、专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力量。本次展览不仅展出建馆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书画精品力作,同时还展示了历年来馆员著述丛书和天津文史季刊,全面展示‘津派书画’的独特传承和文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同时,本次书画展也是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送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的有益尝试。长期以来,天津美术学院与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在文化传承与研究上,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这次书画展的举办,是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双方加强文化交流的积极尝试,希望未来双方继续在资源共享和深度合作方面实现更多新的突破。”
魏世华同志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天津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天津市文史研究馆)主任(馆长)魏世华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提到:“文史研究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设置的礼贤敬士之所,礼聘安置一大批‘德、才、望’兼备的知识分子,为他们发挥文史书画专长、弘扬民族文化、为社会主义服务提供舞台。1953年,天津市文史研究馆成立,聘任了我国最早鉴识、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学者王襄先生为首任馆长。70年来,累计聘任馆员、特约研究员348位。其中有著名书画家刘奎龄、刘子久、陆文郁、溥佐、龚望,书法家、诗人、国学大师吴玉如,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玉亭,著名收藏家张叔诚,地方史专家杨大辛,史学家卞慧新,著名书画家王学仲,民俗学家张仲等大批博学之士。广大馆员、特约研究员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在著书立说、书画创作、编史修志、文物考古等诸多方面,多有建树,成绩斐然。这次展览不仅展出建馆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书画精品力作,同时还展示了历年来馆员著述丛书和天津文史季刊,全面展示‘津派书画’的独特传承和文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我们将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重要讲话,深刻理解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天津发展之大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实施‘十项行动’,凝智聚力,勤奋履职,担当作为,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积极作为、发挥才智、贡献力量。”
魏世华同志宣布展览开幕。
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建馆70周年书画展开幕现场
此次展览共展出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精品70余幅、馆员著述丛书100余册。其中有天津著名画家梁崎的《松鹰图》、书法家吴玉如的《抒怀》,还有中国著名甲骨文字学家王襄的《王襄著作选集》、古文字学家陈邦怀的著作《嗣朴斋丛稿》、植物学家陆文郁的《蘧庐集》等,都为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琳琅满目,蔚为大观,生动体现了“津派书画”风格的传统性、开放性、创新性、地域性,充分展示了诸多文史学家学术研究的继承、创新、再发展。其间,文史研究馆还向天津美术学院捐赠本馆出版刊物2000余册,为助力文化进校园,涵养历史文脉,讲好天津故事,弘扬地域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览位于天津美术学院崇德美术馆,展出将持续至9月24日。(聂欣林、樊恒、包仲川、王若蛟)
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建馆70周年书画展开幕现场
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建馆70周年书画展开幕现场
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建馆70周年书画展开幕现场
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建馆70周年书画展开幕现场
张福有、贾宝珉、郑连群、贾川观赏展出的作品
赵华、张福有观赏展出的作品
张建会、郑连群观赏展出的作品
张建会、杨健君观赏展出的作品
贺建国、喻建十、于健观赏展出的作品
焦峰、曹柏崑观赏展出的作品
李莉娟、卢永琇观赏展出的作品
梦玉、李莉娟观赏展出的作品
贾宝珉、贾川观赏展出的作品
晏平、喻建十观赏展出的作品
晏平、史玉观赏展出的作品
李林河观赏展出的作品
刘娜、谢雅云观赏展出的作品
李有先、霍春阳、路洪明与嘉宾在展览现场
左起:康洪、华绍莹、李瑛、华克齐、刘文生、张建会、王宝贵在展览现场
霍春阳、贺建国、路洪明与嘉宾在展览现场
左起:赵振中、孙连元、史玉、张亚光、曹柏崑、姚景卿、庞黎明、刘宝明在展览现场
左起:房志鹏、师宝金、张洪千、韩嘉祥、史振岭在展览现场
左起:刘文生、华克齐、张建会在展览现场
左起:华绍莹、华克齐、张建会在展览现场
左起:李瑛、霍春阳、卢永琇在展览现场
贺建国夫妇、霍春阳在展览现场
霍春阳、庞黎明、张亚光在展览现场
左起:阮克敏、韩嘉祥、刘文生、张亚光在展览现场
左起:梦玉、曹柏崑、张亚光、孙建霞在展览现场
贾宝珉、郑连群、高学年、史玉在展览现场
左起:张洪千、华克齐、华绍莹在展览现场
左起:华克齐、崔乃强、华绍莹在展览现场
左起:崔乃强、华克齐、康洪在展览现场
张建会、陈钢在展览现场
韩嘉祥、史振岭在展览现场
曹柏崑、郑连群在展览现场
王之海、张亚光在展览现场
阮克敏、史振岭在展览现场
张洪千、师宝金在展览现场
赵振中在展览现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